展覽開幕現(xiàn)場
文、圖/白雙全
《回家計劃》將會以延續(xù)的方式在北京的伊比利亞藝術中心重現(xiàn),我把它分“影像式”和“概念式”記錄兩部份。今次是以工作坊的形式由志愿者代替藝術家執(zhí)行,我的思考重心是如何把這件概念及行動式的作品記錄、傳遞及延續(xù)下去。完整概念請見《回家計劃》(臺北)。
影像式記錄
我會把我的臺北回家計劃每一天的相片陳列出來,連續(xù)的每天每天,但不多加說明,讓觀眾像在街上拾到一本別人的相簿,既好奇,卻在似明非明的情況下去進入這件作品。
概念式記錄
《回家計劃》在北京用一個工作坊的方式繼續(xù)進行城市探索,志愿者通過親身體驗藝術家的工作來理解這件作品。我在會場聘請一個年青人(少男或少女)坐在我的椅子上,旁邊有支旗山,寫著:“讓藝術家陪你回家,招募觀眾。”這個人就代表了我,我的身體,我的記憶,我的話語,我的眼睛和我的偶然……若果觀眾愿意,他/她就會陪觀眾回家,在路上把我的回家故事告訴他,而他/她會把路上拍下來的相片寄給我和在網上發(fā)放,成為“我”再一次和陌生人去旅行經驗的延續(xù)。志愿者作為藝術家的替工,他就像臨摹了這件作品一次,可以說他是《回家計劃》最佳的觀眾。
事前預備工作:
北京的《回家計劃》志愿者招募約有六十人報名,我面試了二十五人,最后我一共選出十二人作為我在北京的工作團隊,他們大約都在二十出頭,有心理系學生、有記者、美術系大學生、有電影導演、有聲優(yōu)、有歌手、有模特兒等等,來自不同的界別。這是一件很刺激的工作,因為他們要和一個不相識的人回家,當中有潛在危險,所以她必需是個勇于冒險,樂意接受挑戰(zhàn),并且機警和有敏銳判斷力的人,并且具備令人安全、善意、和樂于溝通的性格。他們每人會代替我做幾天的“藝術家”,陪伴北京的觀眾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