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作品
最中國的兵馬俑經過外國雕塑家的演繹會是怎樣的一副模樣?今天,市民可在市美術館新館舉辦的《對話兵馬俑———歐盟與中國雕塑家作品提名展》中看到不一樣的答案。此次展覽展出的30件雕塑作品,其中27件是歐盟27個成員國的每個國家一位著名雕塑家看過兵馬俑之后創作而成。這些作品從歐盟各國運到我國,先后在西安、哈爾濱展出,第三站來到了蘇州,堪稱是市美術新館開館以來首個國際一流雕塑展。據了解本次展覽至5月30日結束。
昨天布展完成后,記者提前來到現場觀賞,發現作品材質多樣,有青銅、鋼鐵、玻璃等。有的作品外表看上去非常怪異,有的則美輪美奐。來自歐洲雕塑大師的靈感迸發顯得頗為抽象,僅看作品本身,似乎有點難與兵馬俑的聯系起來,工作人員解釋說,歐洲藝術家們用不同的藝術語言表現了他們對我國古代藝術“兵馬俑”不同的理解與感受,并由此生發新的創作。“可以說這次展出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無題”,因為這些藝術家們覺得無須預設,就可以通過作品本身直接與觀眾溝通?!?/p>
在這些大師中,有兩位算得上蘇州“熟客”,比利時著名的大師級雕塑家費利克斯·魯林,2009年曾在蘇博進行過個人的“雕塑與建筑”展,引起轟動。這次他帶來的一個類似跪射俑的作品,焊接技術獨特。而希臘雕塑家科斯蒂斯·喬治,年初剛在美術館內開展,他的作品《無題》是一個紅黑色結合的兵馬俑,他說黑色代表了兵馬俑冷靜的外表,但他們擁有激情澎湃的紅色心靈;西班牙雕塑家格雷羅創作的作品《歸家》,則是一個全身貼滿補丁的戰士形象,表達的是夕陽下打仗歸來的戰士盾牌只剩一半,但為了保衛國家為了回家他依然堅持……
雕塑作品并不是只有藝術家才能欣賞,普通觀眾同樣能夠解讀這些作品。美術館負責人表示,“當代藝術的最大特征是需要觀眾自己去思考,去感受。”有興趣的市民,不妨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