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列維奇到康定斯基——歐洲的構成主義”于2012年7月5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這次展出的歐洲構成主義作品主要來自德國私人收藏家,展覽包括來自德國私人收藏的繪畫,雕塑,素描和拼貼畫,突顯了東歐構成主義對現代藝術做出的重要貢獻,尤其是在20世紀最初幾十年所做的重要貢獻。
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及德國各界在華友人、中國美術館副館長馬書林,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譚平等參加了展覽開幕式。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與中國美術館副館長馬書林在開幕式致辭中表達了對這次中德藝術交流的美好祝愿。
展覽展出82幅繪畫,雕塑,拼貼畫,水彩畫和素描作品,以及58份宣言,藝術家撰寫的書籍,早期的展覽畫冊和詩集等創作于1909年至1940年之間的作品記錄了上世紀先鋒藝術的各個側面。來自德國私人收藏的作品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為東歐構成派藝術家的作品收藏于為數不多的西歐藏家手中。然而,首先是俄羅斯給予了非構成派繪畫最強有力的推動,因為那里的藝術條件特別有利。
早在1910年至1920之間,便出現了基于立體主義和未來派經驗的繪畫觀,包括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的黑方格的神秘和宇宙的設置,弗拉基米爾·塔特林的反雕塑對物理空間的擴展和亞歷山大·羅德琴柯有關單色畫的實用概念作為繪畫的邏輯結束。其他俄羅斯藝術家,如瓦西里·康定斯基,埃爾·利西斯基,安托萬·佩夫斯納,柳博芙·波波娃,亞歷山德拉·埃科斯特和伊萬·普尼等形成了先鋒形象。俄羅斯的構成主義傳播到西歐,尤其是匈牙利和德國,以及美國。與安托萬·佩夫斯納一樣,瓦西里·康定斯基同樣也是先在包豪斯任教,后來到了巴黎。拉斯洛·莫霍伊-納吉是匈牙利構成主義的代言人,曾在包豪斯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師,后移民美國。埃爾·利西斯基1920年代后期來到柏林,成為德國構成主義的領軍人物。在其他德國藝術中心,奧托·弗隆德里希,沃爾特·德克塞爾,埃里希·布赫茲和魯道夫·延斯等人接受了構成主義思想并就此展開討論。本次展覽概述了上述各個方面。對這些藝術思想而言,色彩被視為積極的力量與能源,圖像結構延伸到第三維,空間、光線和運動均是容易理解的。
展覽匯集了瓦西里·康定斯基,卡西米爾·馬列維奇,亞歷山大·羅德琴柯,弗拉基米爾·塔特林,拉斯洛·莫霍伊-納吉,奧托·弗隆德里希及其他經歷了先鋒運動復雜過程的藝術家的大量作品。其結果是不僅創造了一種形式簡潔、幾何線條洗煉的新視覺語言,而且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并影響了日常文化,突出了東歐構成主義對現代藝術以及新的繪畫理念做出的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