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長時間的必要行政類工作不談,我們可以試圖選擇不以女性主義話題為綱的杰出藝術家為例:以色列女藝術家Nira Pereg常年奔走于以色列與巴基斯坦的邊境做調查與拍攝,作品《Passage》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Lucy Orta與伴侶Jorge Orta在世界各地制作他們的項目,關注的是地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流離失所的人群等等政治正確的話題,不過卻顯示出藝術家本身對于話題的應有獨立思考,此刻她可以是女人,不過更是以一名世界公民的態度來繼續自己的工作。一直關注后殖民問題的烏干達藝術家Zarina Bimlji,因為印度裔的關系,舉家被驅逐出烏干達,2011年,她回訪了烏干達的故鄉——大部分土地已經被中國投資拿下;她還回到了印度故里,那里已經空空如也,可是Zarina則用她的感受與想象力恢復了喧囂的無人場景,銀行里只剩結蜘蛛網的柜臺,卻還有職員與顧客的交談,銀行各種計算設備的聲響;街道上已荒無人煙,不過似乎還有小孩子在嬉戲打鬧,小商販推著小貨車,四處推銷,Zarina此刻的身份不是所謂女人,而是后殖民遺留問題的親歷者和需要去面對的人從藝術家層面來說,不刻意強調女性的藝術世界也許會有更多的好作品。
在小小的藝術界,和大大的世界,女性一直其組成和運轉的必要部分,女性所需要的一切,不,興許是所要的一直在隨著世界的嬗變轉移著目標。最真實的知情者是這些實實在在生活的女人們,迎接每天的生活,對于身在其中的人們,知道的最清楚的是就是這些自己。她們時常做的不是時時強調自己要“擁有一切”的宣言,不需要頭頭是道的口才,也不需要專門聲明自己的選擇,她們對待生活和工作還有作品的態度,畢恭畢敬。不用說,一篇簡單的文章不能囊括太多范例,但是我們樂于看到富有創造力的女性策展人、藝術家等等身在其中的生產與創造力。我們凝神等待,希冀更多不以女性為名的學問和風氣。
劉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