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鴻早年工作照
作為莫高窟最早的一批“守護者”,常書鴻、段文杰、霍熙亮雖然已經離世,但他們的后代們至今仍然活躍在莫高窟文物保護工作的舞臺上。多年來他們義無反顧的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莫高窟的保護事業。在常書鴻先生去世十多年后的今天,他早年在莫高窟工作時的一幅油畫習作讓他們的后輩回憶起了當年的一幕幕場景。
歷史的交融
常沙娜在敦煌壁畫臨摹本集《敦煌覓珍》的序中寫到:“我和秀峰、月伯的相知,是敦煌和歷史把我們聯系在一起的。因為秀峰的父親霍熙亮老師和我們家有著歷史的淵源關系。霍老師是我父親常書鴻在國立藝專任教時的學生。1945年抗戰勝利,已在敦煌莫高窟的一批畫家、學者,相繼離開敦煌返回家鄉,父親面對“人去窟空”正值一籌莫展的時候,霍熙亮老師毅然決然隨同我父親從成都到敦煌莫高窟,是當時重振保護和研究敦煌藝術的年輕人之一。從此,他在莫高窟一呆就是半個多世紀,和我的父親一樣,把終身都獻給了敦煌,其間的坎坷就不言而喻了。由此,秀峰就出生在莫高窟,長在莫高窟。”
1949年,前往西安出差的霍熙亮見到了自抗戰時期就與之失去聯系17年的親人,由于當時莫高窟的人員緊缺,在常書鴻的邀請下,霍熙亮的父親與哥哥于1956年來到了莫高窟。從此,這些老一輩敦煌學者的兒女也都漸漸扎根西北,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莫高窟,融入到了敦煌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之中。
今年58歲的霍秀峰是霍熙亮的二女兒,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的她1981年跟隨父親的腳步進入敦煌研究院工作,延續著父輩們未完成的繼承、保護、研究敦煌世界文化遺產的事業。多年來,她和丈夫李月伯一起投身到莫高窟壁畫的臨摹工作中,為敦煌藝術的臨摹、研究以及敦煌歷史文化的傳承共同筑起了三代傳人的“長城”。
一幅“習作”描繪三代人記憶
早年間的敦煌藝術研究所條件非常艱苦,不光是研究和保護工作進行的十分困難,就連吃喝這樣的正常生活也常常得不到保障。為了在進行壁畫保護工作時能夠更好的領會每個年代的風格特征,常書鴻經常帶領他的學生和職工們進行深入的藝術交流和素描、繪畫練習。
在這漫長的歲月里,老一輩的藝術家們漸漸離去,他們的許多作品都已不知所蹤,甚至有很多都流失到了國外。據常沙娜回憶,他的父親常書鴻在彌留之際最大的愿望就是讓這些作品回到老家,時常對他們說起:“要讓娃兒們回老家”。一句“娃兒們”道出了常書鴻老先生對繪畫藝術和其畫作的熱愛。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這其中的一幅習作在機緣巧合下被他們的后輩發現,勾起了霍秀峰對于童年時的回憶:“說起來也是巧合,前一段時間我們在一位敦煌書畫家那里參觀,發現一幅油畫看起來很是親切,雖然常書鴻先生畫這幅畫的時候我還很小,但是我一眼就認出了畫中的是我爺爺,經過五十多年的歲月,這幅畫能夠保存的如此完好真的很不容易。”
原來,在常書鴻去世后,他年輕時的許多素描和習作都被遺忘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后輩們在收拾他的遺物時也沒有特別去注意這些,幾經周折,這幅常書鴻在年輕時所畫的習作才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打造“敦煌畫派”漫長而艱辛
采訪中,霍秀峰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在洞窟中的壁畫臨摹工作:“在洞窟里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在和古人對話,內心非常的平靜,有一種置身于當年開鑿洞窟現場的感覺,雖然我現在退休了,但是依然會經常去洞窟里感受這一種境界。”
8月11日,酒泉市副市長、敦煌市委書記詹順舟在“敦煌歷史文化的價值與文化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東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文化產業發展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又一個春天,甘肅省委、省政府順時應勢,提出了打造全國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的重大戰略,這是敦煌轉型跨越發展的千載良機。建設甘肅文化大省、打造華夏文明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示范區,敦煌應當有擔當、走前列、樹標桿,這既是各級領導對我們的期望,也是敦煌干部群眾的共同夙愿。
記者也就打造“敦煌畫派”的問題采訪了霍秀峰夫婦。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系,自1985年就投身到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李月伯,對于“敦煌畫派”的打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一個畫派的形成需要許多的元素來構成,就我從事莫高窟壁畫臨摹工作二十多年的經驗來看,現在的壁畫臨摹工作就像復制文物一樣,要完全反應壁畫的現狀,不能帶著主觀的意愿去隨意創作。然而現代畫作和壁畫在時代特色、線條特色和色彩特色上都有著極大的不同,這就需要藝術家們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雖然現代畫作所用的礦石顏料和壁畫的材料一樣,但是它們從根本的性質上是不同的,壁畫是平面的,帶有宗教色彩的,當時的畫工都是出于一種虔誠的宗教信仰來作畫的,而現在的畫作更多的是出于美學的角度,用線條和色彩來勾勒不同的景致。同時這在美學的角度來說也是一個中西結合、古今結合的問題。”每當提到敦煌文化,人們就不由自主的會想到莫高窟,而莫高窟與許許多多像他們這樣的文物“保護者”是分不開的。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和他們的后代為莫高窟的保護和文化價值的發掘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正是他們這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敦煌文化才得以不斷傳承,莫高窟的保護工作才能更好的繼續下去。
(來源: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