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于如何看待觀察方法的問題
王垂一直非常重視寫生,他說自己從學畫開始直到現在,從來沒有間斷過寫生,也從來不敢懈怠自己。王垂愿意跟大自然交往,通過自己的寫生去體驗、去驗證他的觀察方法,最后達到完全掌握了這些方法。
同樣的景物可以反復的被畫,例如看王垂畫的教堂,同樣的角度,同樣的構圖,他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狀況、不同的季節去畫,甚至還可以默寫,他覺得這很有意思。這些作品表達出來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因為里面的人物是不一樣的。每一次寫生,對于繪畫者來說都是新課題。它包含了繪畫者認識世界、思考世界的一個過程,這也是寫生可以給繪畫者帶來進步的一個根本原因。他認為寫生中間,畫家要創造,當看到真情實景的時候可能一激動,就會在手法上、筆觸上有一些創造性的東西表達,這是很生動的,也是畫照片沒法比擬的,而觀者必然能夠感受得到寫生中的這種情緒。王垂以前也根據照片畫過油畫,后來花那么大力氣去寫生,也是認識到這個本質問題了。在不斷的寫生中,要不斷的糾正自己的觀察方法,因為作畫時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孤立的觀察方法里面,寫生最難的就是把握局部和局部之間的對比。越想把畫畫出來,就越會在不經意間將局部夸張,而這種夸張往往可能使整個畫面失控。所以初學者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在反復練習控制局部關系這個能力。
王垂認為油畫寫生的核心問題就是觀察方法問題。寫生是畫繪畫者眼睛看到的景物,大自然是千變萬化的,遠比人們想到、看到的更加豐富多彩。很多變化是只有隨著繪畫技能以及理解力的不斷提升才能一步步深刻理解的。大自然景物的變化常常能觸及繪畫者的情感與靈魂,所以只有去寫生時看到了,你才可能激動,并將其迅速的捕捉下來。印象派的畫家,為什么會在繪畫史上有不朽的豐碑,為什么直到現在還有廣泛的觀眾群,就是因為他們表達的陽光、空氣下孕育的大自然是那么生動,使每個觀者都能感同身受。對自然界視而不見的風景畫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寫生油畫是從生活中來的,去觀察生活、捕捉生活、表現生活,記錄每一次創作者不同的感受。而現在的很多畫家不是這樣的,他們看印象派只是學人家的形式,他們并不了解這大師的這些繪畫形式是怎么來的呢?其實是直接從模特或者說繪畫對象身上來的,亨利?馬提斯畫了那么多人體,如果仔細看,他畫的好極了,他畫里的形式,包括形體規律、筆觸等等,無不是對模特直接的、本能的反應與表現,感覺是地地道道的。不少中國畫家沒有這個感受,又非要用這么一種形式,把中國模特和外國形式搞嫁接實驗,把模特畫的眼斜嘴歪。大家都知道梵高是天才,可是國人一學他,肯定就“死”了。
王垂說:“我們要學大師,不要學他的形式,我們要學的是他怎么觀察對象的,這個是關鍵!”王垂在歐洲博物館里看到大師們原作的時候,每次都會記筆記,記錄下看到原作時自己的感受,并分析這些畫家當時看到的是什么,他們是怎么看的,這種練習在長期的堅持后,他發現是很有效果的,眼睛里所見的景物,可以很輕松的轉換成理想的畫面效果。
王垂認為每一個成功的畫家,他們的觀察方法問題都得到解決了,其中有共性的規律可循。這個共性就是看到了整體,表現了整體。藝術家必須要具備這個基本的能力,雖然在西方的主流藝術院校內,已經不要求學生具備寫生功夫了,但是很多私立的大學還是要求學生要尊重并嚴格的按照這個方法進行實踐,這樣才能保證培養出來一批寫實功夫很強的藝術家。
在中國這些年,尤其是隨著數碼相機的出現,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喜歡在家照著照片畫風景,但是照片記錄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照片是照相機的感受,不是畫家自己的感受,照片的顏色、層次都是照相機生產廠家出廠前已經設定好的程序反映的結果。面對大自然時,光影的變化、溫度、季節的變化,包括畫家的情緒,都會是在一種相對緊張、興奮的狀態里,很快速、很果斷的把看到的、想到的畫出來,畫家對大自然激情的流露躍然于畫布上。王垂說,他不是反對使用照片,但是不能抄襲照片。從現在很多美術學院學生的創作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對圖片的過度依賴與抄襲,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造型能力,這個代價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