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起:蔡國強、杰夫·昆斯、 沙茲亞·西莰達;左下起:奇奇·史密斯、卡麗·梅·維姆斯
據華盛頓報道,2012年11月30日,在美國國務院使館藝術辦公室(Art in Embassies)成立五十周年之際,美國國務院首次向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作出杰出貢獻的藝術家進行表彰。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國務院向首屆獲獎的藝術家:蔡國強、杰夫·昆斯(Jeff Koons)、 沙茲亞·西莰達(Shahzia Sikander)、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和卡麗·梅·維姆斯(Carrie Mae Weems)頒發藝術勛章。
授獎儀式前,由國務院使館藝術辦公室與美國最具代表性智庫阿斯潘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和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以及里根大廈和國際貿易中心(Ronald Reagan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于11月29日(星期四)晚上,聯合為獲獎藝術家舉辦“慶祝美國國務院使館藝術辦公室成立50周年”研討會,主題為《藝術在外交中的角色》,探討通過視覺藝術進行文化外交的重要性。研討會由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館長格林·洛瑞(Glenn Lowry)主持,詩人馬克.巴姆啼.約瑟 (Marc Bamuthi Joseph) 受邀進行開場表演。
與此同時,正值隸屬于華盛頓史密森博物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合稱為“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旗下之“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二十五周年慶典。
故美國國務院與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特此聯合邀請蔡國強于11月30日(星期五)下午3時進行白天室外爆破計劃:蔡國強《黑色圣誕樹:為華盛頓作的爆破項目》。
該計劃在華盛頓國家廣場大草坪的南側之弗瑞爾美術館門口樹起一棵13米高的松樹。樹上懸掛了兩千個特制的黑煙彈。點火后,黑煙彈在樹的上下左右立體地同時爆炸,如同圣誕樹張燈結彩的閃爍瞬間。一棵水墨濃煙的黑色圣誕樹立于眼前,接下來這棵黑色圣誕樹將會從松樹上移動開來,形成一實一虛的兩棵樹。
此外,將于29日晚在華盛頓賓州大道西北1300號里根大廈圓形露天劇場舉行《藝術在外交中的角色》研討會。使館藝術辦公室成立五十周年授獎藝術家蔡國強、杰夫·昆斯、沙茲亞·西莰達、 沙茲亞·西莰達、奇奇·史密斯、和卡麗·梅·.維姆斯的研討會,由紐約現代美術館館長格林.洛瑞主持,詩人馬克.巴姆啼.約瑟作特別嘉賓。
蔡國強
關于獲獎藝術家介紹:
蔡國強1957年12月生于福建泉州,1981-1985年就讀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1986年底赴日本留學,1995年移居紐約至今。
他1995年獲日本文化設計獎和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的本尼斯獎,1999年獲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金獅獎。 2007年獲第七屆廣島獎。2010年他在費城美術館的個展《花開花落》獲國際藝術評論協會最佳公共空間項目獎。 2011年獲大都會博物館多元文化貢獻獎。2012年獲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繪畫類獎,該獎項宗旨希冀在諾貝爾獎未涵蓋的文化領域,頒與為藝術作出重要貢獻者終身成就獎。
二十幾年來,蔡國強的藝術足跡幾乎遍及所有的國際大展,并且在眾多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舉辦展覽,如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倫敦的泰德現代美術館、巴黎的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等,主要作品永久收藏于這些美術館。他也成功地實現了一大批規模宏大的藝術計劃, 2004年策劃了《金門碉堡藝術館》,2005年參與策劃了威尼斯雙年展首屆中國國家館,以及受邀為美國華盛頓甘乃迪表演藝術中心委托制作《中國文化年》開幕式。他于2008年擔任北京奧林匹克開閉幕式核心創意小組成員以及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
蔡國強除了在世界許多重要美術館和國際活動中發表作品外,還跨領域與科學家、服裝設計師、建筑師、作曲家、舞蹈家、電影導演等合作。他的藝術表現領域涉及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多媒體藝術等當代最為前衛性的藝術范圍,成為國際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受矚目和最具開拓性的藝術家之一。
蔡國強的個人回顧展《我想要相信》于2008 年2 月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開幕;該展于同年8月巡回至北京中國美術館,并于2009 年3 月起在西班牙畢爾堡古根漢美術館展出。 2009 年11 月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大型個人回顧展:《蔡國強泡美術館》。 2010 年5 月在上海外灘美術館舉辦開館展《蔡國強:農民達芬奇》。2011 年12 月,蔡國強在卡塔爾多哈阿拉伯現代美術館,舉行在中東地區的首次個展《蔡國強海市蜃樓》 。
2012年4月,蔡國強的兩個個展分別為洛杉磯當代美術館《蔡國強:天梯》,與中國浙江美術館《蔡國強:春》,并于同年九月于丹麥哥本哈根法斯高基金會舉辦最新的個展《船家族》。
杰夫·昆斯
杰夫·昆斯 (Jeff Koons) 是美國著名的波普藝術家。1955年生于美國,1976年畢業于馬里蘭藝術學院,定居紐約。
昆斯的作品被眾多公共美術館收藏,如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惠特尼美術館、古根海姆美術館、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LACMA)、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赫希宏美術館(Hirshhorn Museum)、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英國泰特當代美術館、德國路德維希美術館、和東京當代美術館等。
昆斯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公共凋塑作品,如1992年作,曾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展出和永久安裝在西班牙古根海姆畢爾包的巨大花卉凋塑《小狗》(Puppy)。另一個2000年作的花卉凋塑《分割木馬》(Split-Rocker) 也曾在法國阿維尼翁的教皇宮和凡爾賽宮展出。
昆斯在 2008年曾在多家公立美術館舉行大型展覽,包括在芝加哥當代美術館的大型回顧展,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屋頂和柏林新國立美術館(NEUE Nationalgalerie) 的《慶祝》(Celebrations)凋塑系列,以及法國凡爾賽宮首次敞開大門展出在生藝術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凡爾賽宮的第一次。2009年, 昆斯在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發表《大力水手》(Popeye)系列,而《藝術家房間》,一套由泰特美術館和蘇格蘭國家美術館共同擁有的當代藝術收藏品,一直巡回至2011年。目前貝耶勒基金會在主辦昆斯的首個瑞士個展。此外,今年6月他的油畫在法蘭克福錫恩美術館展出,而凋塑作品則與Liebieghaus 凋塑美術館的永久收藏品一同亮相。
杰夫·昆斯為了他的文化成就已獲獎無數。最近,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給他頒發了昆斯約翰·辛格爾頓科普利獎,紐約州州長給了杰出藝術獎,而法國總統希拉克也給昆斯頒發了法國榮譽軍團勛章。
沙茲亞·西莰達
沙茲亞·西莰達(Shahzia Sikander) 1969年生于巴基斯坦拉合爾,就讀拉合爾的國立藝術大學,1995年在美國羅得島設計學院完成美術碩士畢業,隨后在紐約和得克薩斯州定居。
西莰達專門畫印度和波斯的莫臥兒細密畫,是一種高度風格化而嚴守規則的傳統繪畫。她在成為這種往往著重工藝、經常以客觀而非個人的藝術形式的專家的路上,注入了個人的背景和歷史,把東方針對精度和方法論的焦點與西方強調創造性和主觀的表達揉合,從而把細密畫轉換成為當代藝術。作為回教徒的西莰達也對探索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邊界兩側”大感興趣,經常在同一幅油畫里結合穆斯林的面紗和印度教的多臂女神圖像。她曾經寫過:“這樣并列和溷合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符號是與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糾纏的歷史類同?!?西坎達也會把細密畫擴大至墻上,創作壁畫和裝置作品,利用綿紙材料使作品風格更自由流暢。在她所謂的行為藝術里,西坎達曾實驗在公眾面前戴著面紗,是她移居美國前從未嘗試的。
西坎達利用行為藝術和各種媒材及和格式,對過境問題進行調查,努力尋求顛覆東方、特別是東巴基斯坦婦女的刻板印象。西坎達為她的創作作獲得許多獎項和榮譽,包括巴基斯坦文化部和美國國家藝術理事會的榮譽藝術家獎。
奇奇·史密斯
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 1954年生于德國紐倫堡,在新澤西長大,現居紐約。
史密斯廣泛采用頭發、乳膠蜂蠟和黃金等非傳統材料, 創作繪畫、攝影、書本等不同的作品,探討人性的哲學、社會和精神層面。
其父是知名凋塑家托尼·史密斯 (Tony Smith),而她的藝術初體驗是年幼時幫她的父親做幾何凋塑的紙板模型。在這種形式主義系統的熏陶下,再加上天主教的成長背景,日后在史密斯發人深省的凋塑、素描、版畫作品里重新浮現。人體作為知識、信仰和述事的容器一直是史密斯的作品里經常反復出現的題材。80年代,史密斯把傳統人體具象凋塑自內朝外地徹底反轉,以器官、細胞、人的神經系統作為繪畫及凋塑基礎。她的創作演變到囊括動物、日常生活品,以及古典神話和民間故事的寓言。生命、死亡與復活也是史密斯的裝置和凋塑作品里的標志主題。史密斯的某些作品如《與狼共臥,穿皮》(Lying with the Wolf, Wearing the Skin) 和《著迷》(Rapture),靈感來之巴黎的守護神圣吉納維夫的生平。史密斯筆下的吉納維夫緊握著一只狼的皮毛,從狼的腹中出生,體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復雜而象征性的關系。
2000年,史密斯獲得緬因州Skowhegan凋塑獎章,2005年取得羅得島設計學院的雅典娜版畫優秀獎,2009年給授以第五十屆愛德華·麥克道威爾獎,過去十年曾三度參加惠特尼雙年展。 2005年,史密斯被選入美國藝術和文學學院。她的作品被世界許多著名的美術館收藏,包括紐約當代美術館、沃克藝術中心、惠特尼美術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大都會美術館及洛杉磯當代美術館。
卡麗·梅·維姆斯
卡麗·梅·維姆斯(Carrie Mae Weems) 1953年生于俄勒岡州波特蘭市,1981年從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瓦倫西亞分校畢業,1984年于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完成藝術碩士,隨后于1984至87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民俗學的研究生課程?,F居紐約州錫拉丘茲市。
維姆斯這位黑人女攝影師以有造詣的說書人般的音調和音色,用口語化的形式如笑話、歌曲、訓斥等創作攝影作品系列,審議主觀性和暴露有害的刻板印象。維姆斯在攝影、錄像、和詩歌朗誦進行活潑的探索,為社會紀實、場景、自畫像,以及口述歷史等傳統敘事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她引用史詩的語境中個別時刻,破除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的標簽,從而審視權力和美學之間的關系,并以她的個人經歷更坦率地傳達各種各樣真相。無論是借用或挪用歷史圖像,從新構造著名的新聞圖片,或創造完全新的場景,她都追溯著間接描繪非裔美國人超越一個世紀的歷史。
維姆斯在2001年和2007年分別獲得美國加州藝術學院和科爾蓋特大學(Colgate University) 的榮譽學位。其他獎項包括2007年的匿名女人獎,同年的緬因州Skowhegan 攝影獎; 2006年贏得羅馬獎獎學金和 2002年的波拉克-克拉斯納基金會的攝影獎學金。維姆斯的主要展覽包括2008年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200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 W.E.B. 杜博爾非洲及非裔美國研究所,2000年威廉姆斯學院美術館的藝術,和1998年的惠特尼美術館。
關于美國國務院使館藝術辦公室
美國國務院使館藝術辦公室(Art in Embassies)于1963年成立,該全球視覺藝術項目的設想最先由紐約現代美術館在1953年提出,1963年約翰.F.肯尼迪總統建立了辦公室將其正規化,通過視覺藝術進行重要的跨文化對話與理解,并以此為使命在美國公共外交中占據主導地位。國務院使館藝術辦公室在全球吸引了兩萬以上的參與者,包括藝術家、美術館、畫廊、學校、私人收藏家;由專業策展人選擇來自美國以及使館所在東道國的當代藝術,策劃展覽,建立永久館藏,推廣藝術家以及文化交流項目、發行出版物,活動遍布189個國家的200多個場館,建立國際觀眾與不同國家優秀的藝術和文化視野以及多樣性的交流。國務院使館藝術辦公室在全球范圍內促進了美國與當地社區的關系,是希拉里軟實力理念的一部分。
關于史密森博物學院弗利爾美術館與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
座落在華盛頓國家廣場的弗利爾美術館與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合稱為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珍藏國家的亞洲藝術品,通過展覽、研究以及教育項目來增進民眾對亞洲的欣賞和了解。美術館為史密森博物學會一部分,史密森博物學會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和研究體系,其中有19家博物館和美術館、國立動物園以及9家研究機構。兩館以一條地下通道相連,雖然有各自的歷史、收藏和特點,但兩館有共同的使命和理念,由同樣的工作人員管理。弗利爾美術館與亞瑟 M. 賽克勒美術館的收藏被全球亞洲藝術界公認為首屈一指。
弗利爾美術館
1923年開放,為史密森博物學院中的首家美術館。美術館收藏世界級中國、日本、韓國、南亞、東南亞和近東藝術。其中國藝術品在美國被視為教科書式收藏,館藏精品有中國繪畫、日本屏風、韓國陶瓷、印度以及波斯書法繪畫手稿,以及佛教藝術。此外美術館還有一批重要的19世紀和20世紀初美國藝術收藏,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詹姆斯麥克尼爾 惠斯勒作品收藏。美術館創建人查爾斯·蘭·弗利爾(1854–1919) 為底特律火車制造商,退休后,致力于亞洲藝術收藏,尤其熱愛中國藝術,他向美國捐獻他的收藏,并出資修建美術館來存放、展示他的藏品。美術館建筑高貴典雅,依意大利文藝復興式的格局,以花崗巖和大理石建造,由美國建筑師查爾斯 普拉特設計。
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
1987年開放,收藏1000多件由醫學博士亞瑟M.賽克勒(1913–1987) 捐贈的亞洲藝術珍品。賽克勒先生來自紐約,是美國知名醫學研究員和出版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他捐贈中的精品有中國古代青銅和玉器,中國繪畫和漆器,古代近東陶瓷和金屬器以及南亞和東南亞凋塑。賽克勒先生還捐贈4百萬美元用來修建美術館。1987年以來,美術館收藏擴展到:中國繪畫書法和當代陶藝,伊斯蘭書藝,日本版畫和當代瓷器,印度、日本和韓國繪畫,攝影。賽克勒美術館舉辦的亞洲藝術和文化展極具新意、視角廣闊、內容豐富,成為美術館的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