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之屋”繼續造夢
在1998-1999年間,宮津大輔又再次萌發了邀請藝術家為他位于距離不遠的石川市的私人住宅做建筑設計和內部裝潢的創想,他希望和妻子與藝術品和諧地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從自己在這18年間收藏的、存放在與其宅邸相距千里的東京的恒溫恒濕防震倉庫里的300多件藏品里挑出幾件生硬地安插在家中。他為這處地產申請了低利率的分期付款方式,以便為打造這座被他命名為“夢想之屋”(Dream House)騰出資金。他邀請作品涉獵影像、攝影、裝置、網絡藝術、建筑設計甚至是時尚設計等多維度的法國“多面手”女藝術家多米尼克·岡薩雷斯-弗爾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來做 “夢想之屋”的建筑設計。他們相識于1995年宮津去看多米尼克參展的東京小柳畫廊(Gallery Koyanagi)展覽之際。宮津最終買下了她的一件受日本公共浴室啟發創作的裝置作品。隨后,他主動發郵件誠摯邀請多米尼克為他的生活創作一本相簿,盡管當時他還不知道有“委托創作”一說。他給了她很多私人相片,而她最終完成的作品讓宮津完全被震住了——多米尼克完全捕捉到了他生活的精髓,并將之變成一件藝術品。在“夢想之屋”的籌建階段,宮津和多米尼克都盡量擠出時間見面,同時也通過電話、郵件和傳真頻繁地討論彼此的想法。宮津將多米尼克的設計草圖交給日本建筑師修訂成為符合當地建筑規范的設計,然后她再繼續工作。“我對我們能觀察、使用和加強我們之間不斷發展的聯系感到很興奮。盡管相隔了超過1萬公里的物理距離。”多米尼克回憶說。“這將會是一個持續的對話,這棟房子看上去就像在自然生長一樣,只是在一個大體量上。”
除了建筑本身,宮津早年曾收藏作品以支持、如今已成好友的許多藝術家都參與到了他的“夢想之屋”項目中。他們分別造訪了這里,并和宮津一起討論自己作品所在的位置。一進門就能看到樓梯旁的壁紙上一對對翩翩起舞的人們躍然紙上,這是韓國藝術家鄭然斗的作品。扶梯而上,長廊的壁畫是德國藝術家彼得·珀梅爾(Peter Pommerer)花了兩小時用鉛筆畫出的細膩圖畫。洗手間里有宮津的老朋友、日本觀念藝術家島袋道浩的手繪墻紙,每幅畫面都是一件奇思妙想的作品。主臥的天花板出自日本藝術家金氏徹平之手——奇異的生物從木板上的一片片色彩與紙張構造的奇境中向外窺看。地板上立著一面鏡子,黑底黃圓點鏡框由草間彌生為宮津大輔特別打造。這里還放著泰國藝術家Surasi Kusolwong做的覆蓋著毛絨動物的椅子。在榻榻米房間,奈良美智被邀請在滑拉門扇上畫上他的“壞小孩”,材料并非他常用的丙烯和油彩,而是為他的老朋友和老主顧量身定做的傳統水墨。宮津說,在日本,門扇的屏風通常是寺廟或地主家邀請身份高級的人來完成。可見奈良美智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不過由于奈良的忙碌,宮津為此等待了13年,直到去年7月才安裝完畢。宮津在此次中央美院美術館的講座上對觀眾坦言,有時候資金有限,為了心愛的藝術品,他愿意付出漫長的時間代價。瑪麗昂?基勒米諾(Marie-AngeGuilleminot)為“夢想之屋”設計了一個落地燈,而韓國藝術家崔正化計劃為起居室設計一個照明設施。布滿一整面墻的巨大書架是由觀念藝術家筱田太郎 設計的,靈感來自于那些裝載著藝術品抵達宮津大輔家門口的板條箱的顏色和形狀。客廳垂掛的窗簾由中川正博領銜的時尚設計組合中川裝置(Nakagawa Sochi)與香港藝術家李杰合作利用舊衣服材料制作而成。這些舊衣服都是從宮津的家人那里收集來的,它就像是一幅用活力四射的日本面料制成的宮津家族的肖像。不過,并非只有這件作品帶有他家族的痕跡。島袋道浩除了為宮津家的洗手間創作了壁紙,還為他設計一個簡約的庭院。藝術家與宮津一起到宮津的祖宅尋找到了一些殘留的物件來裝飾新的花園,包括一個已然風化了的日式石塑燈籠和一些石頭。在“夢想之屋”的中心天井,小澤剛 在兩個拐角處各雕刻了一幅小的日本小孩的保護神地藏菩薩的畫。每幅畫用宮津的祖母和外祖母名字的第一個音節來表現一種日本精神特質。她們中的一位曾生活在這座房子現在所在的地方,而另一位培養了孩童時的宮津對藝術的興趣。小澤讓她們都成為這所房子的守護者。
盡管從2004年起,宮津夫婦就已經入住,但時至今日,他們的“夢想之屋”還尚未完工。他無奈地笑說這要取決于他的藝術家朋友們的時間,而他能做的唯有等待。就在去年6月,宮津終于拿到了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Olafur Eliasson)的新創作——名為《為大輔做的窗戶計劃》(WindowProject for Daisuke),這距離2000年2月埃利亞松的東京個展之際,在東京中華街的餐廳里把方案草圖畫在餐巾紙上交給他,已經過去了11年。不過,這并不妨礙這棟凝結著收藏家與藝術家深厚情誼的房子成為宮津的朋友們和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藝術愛好者們的探訪的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