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是一種特殊的感官和心靈體驗,具有一定的撫慰和理療作用。在博物館中,除了工作人員外,觸摸被設定為觀眾與展品或輔助展具之間的一種互動形式。
然而,參觀過博物館的人都能注意到,博物館里有很多“請勿觸摸”的警示性標識或隔離線。為什么要禁止觀眾觸摸?答案不外乎有兩個:一是博物館出于保護展品和展具的考慮,害怕觸摸會導致損壞、弄臟或者被偷盜等;二是博物館界長期形成了極其自我的辦館理念,主觀地認為觀眾觸摸展品和展具會帶來負面影響。其實,無論是哪種原因都會讓觀眾感到不舒服,影響參觀質量,降低觀眾對博物館的信任度。
先入為主存偏見
盡管博物館到處可見“禁止觸摸”的警示牌或標語,但觀眾仍想方設法去觸摸自己喜歡的物品,這就產生了長久以來備受詬病的博物館展品、展具或休閑設施被毀損的現象。
就陜西歷史博物館來說,序言大廳的大型雕塑獅子(玻璃鋼復制品)在有警戒線圍攔的情況下,其后部仍然讓很多觀眾悄悄地摸得锃光發亮。在第一展廳里開放式陳列的大盂鼎復制品也被摸得露出了黃銅的亮色,還有一些輔助展具的邊沿部分被反復觸摸過,表面已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已經失去了功能。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觀眾的素質有待提升,還有人說不當觸摸造成的展品非正常損壞給博物館和其他觀眾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于是乎,博物館更有理由將文物放在玻璃展柜里,或展在護欄后面,或展在昏暗的燈光下,甚至一些獲得過“十大精品陳列”的展覽也存在這類問題。這種非理性觀念與實踐似乎還在被不斷強化,展覽越辦越豪華,得獎越來越多,觀眾卻感受不到應有的方便和舒適。
觸摸對參觀很重要
從生理和心理角度來說,觸摸具有很多益處。
一是撫慰心靈。特別是一些與信仰有關的器物,如宗教圣物、念珠、“憂愁”珠、幸運符、盛有特殊物品的盒子(如放有心愛之人的一縷頭發或相片),甚至古代的玉石禮器和宗教器物等。觸摸能賦予這些物體以力量并通過這些物體傳遞某種力量。博物館專業人員應該意識到,在展陳中若能面向觀眾提供一種傳遞力量的“觸摸”活動將會意義非凡。
二是喚起記憶。對于老年觀眾和索居人群而言,觸摸似曾相識的博物館器物,可以重溫那些已逝的歲月,熟悉的器物、聲音、氣味和環境,能鼓勵他們與物交流,說出自己的感受,愉悅身心,還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心理治愈)作用。國外一些醫療機構嘗試用博物館器物與患老年癡呆者進行溝通,讓他們重新獲得一些自我認同,變得更積極樂觀、健康向上。博物館還可以把“回憶過去”作為年長者向年輕人傳授知識的一種有益途徑,前者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重獲一種自我價值感。
三是打開一個新世界。盲人和視力障礙者主要依靠觸摸和其他非可視性感覺來獲取對事物的認知。因此,觸摸是他們認知周圍世界的唯一有效方式。
隨著各國殘疾人保護法的實施,要求博物館藏品向公眾開放的社會壓力迫使博物館開始增添或改進為殘障人提供的服務設施。很多盲人組織,如英國的皇家盲人研究所(RNIB)、美國盲人基金會(AFB)、紐約藝術教育與盲人協會(AEB)和“觸摸之藝術”、“盲人藝術教育”等專業組織積極為會員們提供關于博物館展覽的信息。
一些博物館嘗試為視力障礙者舉辦特殊展覽。例如,1976年英國Tate展覽館首創的觸摸式雕塑展以及此后舉辦的很多這類展覽,為該國170萬視力殘疾者提供了服務。一些博物館通過提前預約方式,為盲人和視覺障礙者提供接觸文物的機會。
四是豐富知識。觸摸式參觀可以豐富公共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對于兒童博物館和博物館少兒或青少年活動中心來說,讓孩子能夠樹立自己做出判斷的觀念至關重要。通過與展品互動,孩子們的所有感官被調動起來,對使用“真實的”博物館器物也會產生濃厚興趣。
如今,博物館組織的很多教育活動都鼓勵孩子們通過與博物館物品直接接觸來進行學習。博物館也與學校合作,將藏品租借給學校,讓學生通過“眼觀+手拿”的方式學習和獲得與器物有關的知識。值得一提的是,英國諾丁漢博物館重新啟動了藏品租借活動,該館與當地的熱心教師一起設計租借箱,可在全國性教學計劃中巡回使用。該館還與社區合作,設計出適合成人的打包計劃。
探索“真實”性觸摸
博物館應該去了解普通觀眾和盲人觀眾想要觸摸什么,觸摸什么樣的器物能給他們帶來所需的信息和愉悅,特別是對視力障礙者而言。
首先是合適的環境。為觸摸而設計的觸摸不會令人滿意。器物是被動的,需要一些背景信息或觸摸活動來輔助。因此,精心設計的互動問題、觸覺體驗及其他輔助設施至關重要。
其次是場所的選擇。座位安排、燈光布置、其他感官體驗(聲音或氣味)也都應包括在內。
第三是虛擬性觸摸的設計。例如,網上博物館、3D圖像、數字化展覽等,并探索通過網絡遠程觸摸和操作特定器物的可能性。
第四是鼓勵并嘗試觸摸式參觀。近年來,博物館界對觀眾或參觀者的稱謂發生了微妙變化,出現了“去博物館參觀的人(museum goer)”或“博物館使用者(museum user)”等新稱謂。因此,博物館應為觀眾提供“令人愉悅”的體驗。對于感官、行動和語言方面有缺陷(包括視力障礙、誦讀困難)的人而言,觸摸有利于保證他們的福利、提升他們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及審美情趣、拓寬他們與物質世界接觸的范圍。
博物館應該在不斷強調“為未來而保護”的前提下,反思我們對觸摸博物館的偏見,逐漸改變對觸摸的禁忌,積極探索拓展讓觀眾“更多介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