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3批評家提名展(水墨部分)”舉辦20周年之際,4月6日下午,一場名為“水墨新維度”的學術展覽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步入美術館一層方廳,我們注意到,不少來自國內的著名批評家、藝術家匯集現場,氣氛熱烈。
此次展覽旨在為當代水墨提供學術指導,促進中國新水墨的健康發展,以學術機制向學術界和公眾推介近5年來在中國當代水墨領域里最具成就的10位藝術家,由這10位提名藝術家的新水墨作品組成展覽。
據策展人魯虹介紹,展覽特點在于參展藝術家并不由策展人一個定出,而是學術界通過一個權威民主的方式來構成整體面貌,首先提名出了10位長期關注新水墨,并且具有廣泛學術影響的批評家出任學術委員,他們是:皮道堅、劉驍純、孫振華、楊小嚴、陳孝信、賈方舟、彭德、殷雙喜、魯虹和冀少峰。這10位批評家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選出劉慶和、李津、李華生、李孝萱、邵戈、張羽、沈勤、武藝、南溪、梁銓等10位最具影響力的新水墨藝術家參與展覽。同時每位批評家對應一位參展藝術家寫出研究性文章。通過此次展覽,觀眾可清晰地看到當代水墨畫近五年來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成果。
中國的水墨藝術已經歷了兩千多年發展的歷史,然而與油畫、版畫不同的是,水墨遠不僅是畫種的概念,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寶貴資源與財富。這一點不僅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發凸顯,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愿通過學術的力量促進中國新水墨的健康發展,也能引發學術界、收藏界對新水墨的進一步關注。
步入展廳,我們發現展出的新水墨作品面貌豐富,個性鮮明。劉慶和的作品在絲絲的挑釁意味下,透露出的卻是都市化的視覺敘事和人文關懷。李津的水墨畫色彩鮮艷,他筆下的食和色既質疑了現實,又呼應了傳統。李華生強調極簡中的豐富,他以“線”和“格”為主進行水墨創作,創造性地轉換了傳統文人畫精神。李孝萱則以地道的筆墨切入現實,始終注意筆墨的當代表現力,同時又將這兩者很好地協調起來。邵戈的創作題材圍繞著水墨與都市的關系,他雖然具備良好的傳統功力,但他認為由于生存現實和文化環境均已轉型,已經失去了繼續維系傳統的前提,從而轉向現代人的思維方式思考水墨的問題。張羽則是90年代“實驗水墨”運動中不得不提及的藝術家,相比較“筆墨”與形式問題,他更關注當代人的精神生活如何通過當代藝術得到轉化。沈勤是一位傳統主義者,在蘊含著懷古情懷的作品下創造出了一個薄、輕、通透、空靈的水墨空間。武藝的作品洋溢著天性,筆墨在紙間的涂抹就像由心而來的快感,看似稚拙的筆跡中追求的確是天成的效果。南溪將3D視覺引入水墨,通過“真”而“幻”的表現形式強調藝術家與作品和觀眾之間的互動關系。梁銓的作品看不到與現實生活的關系,他的作品似乎透露著個人痕跡,但卻與當下社會具有一種疏離感。 這些藝術家們通過他們的作品向我們證實了,與當代文化相匹配的新水墨傳統,絕對不是源自傳承,而是源自創造。
展覽在5、7號展廳呈現給廣大觀眾,時間將持續至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