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徹平(中)與田霏宇就新展“卓之物”進行導覽
雖然這次的個展“卓之物”比原定計劃遲來了近乎大半年,但從展覽效果來看,當事人金氏徹平?jīng)]理由不感到驚喜。展覽規(guī)模相比之前有所擴大,占用了UCCA的中央甬道以及中展廳,展出作品也在之前預定的“不巧”、“白色釋放”、“游戲、舞蹈和建構”等系列的基礎上多出了“幽靈屋”系列,除了金氏徹平代表性的雕塑、裝置作品之外,藝術家的二維平面作品也得到了大面積呈現(xiàn),還包括兩件記錄創(chuàng)作過程的影像以及一件配合尤倫斯公共教育活動的繪畫裝置。
“這個展覽原本是要在去年年尾做的,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我們只好推遲了。”UCCA館長田霏宇委婉地說道。對于這一未曾道破的原因,金氏徹平倒是很坦率:“中國和日本的關系怎么樣,對我而言,并不會有什么影響。我是以我個人的身份來到中國,希望能夠和當?shù)貙υ挕⒔涣鳌!?為籌備此次展覽,去年夏天金氏徹平便來到中國在UCCA提供的工作室中進行駐地創(chuàng)作。“不到所在之地,永遠也不會知道作品會最終會是怎樣的。”金氏徹平說自己一到北京,第一件事情就是迫不及待地逛超市和各式商店,在逛的過程中,他可以從中了解當?shù)厝藗兊纳睢⑽幕諊趧?chuàng)作中再將這些思考和感受帶入。“中國是個有活力的國家。我在這里展出的作品,無論是作品尺寸還是數(shù)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之前我從未展出過這么大規(guī)模的作品,這或許是中國帶給我的影響。”金氏徹平說道。
金氏徹平的創(chuàng)作通常是以系列命名,即便同一個系列,但因為每到一個地方搜集的材料是迥異的,作品最終呈現(xiàn)的面貌也便形態(tài)各異。在金氏徹平的作品中,來自展覽所在地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說馬桶刷、呼啦圈、晾衣架、廚房刀具、塑料玩具等等都會成為他作品中材料,經(jīng)歷一番對物品的結構的重新排列和組合之后,再往上澆上一層白色樹脂,待其干燥之時,原來的“雜物堆”看起來一如一個外觀順滑的雕塑,單個物品的原貌雖然依稀可辨,但在功用、形狀、意義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其二維平面作品,也是搜集各式來自漫畫的元素,打亂其原有的語境、文脈之后,再重新匯聚到同一件作品中。“其實與‘白色釋放’系列內(nèi)涵是一致的。”金氏徹平說道。
而在旁觀者田霏宇看來,金氏徹平在這兩個方面的創(chuàng)作恰好銜接了日本藝術史上六七十年代對物本身的探索以及90年代、2000年初以村上隆為代表的波普藝術這兩個日本當代藝術的潮流,這也是UCCA從眾多的日本年輕藝術家中選擇金氏徹平的緣由。“我第一次看到金氏徹平的作品是在2008年的‘美麗新世界’上,那個展覽是近十年來日本當代藝術群體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在中國亮相。后來參觀世界各地的雙年展也逐步加深了我對他作品的印象。”田霏宇說道,隨后補充稱,此前在UCCA舉辦個展的藝術家僅有宮島達男。
金氏徹平1978年生于大阪,畢業(yè)于日本京都市立藝術大學雕塑專業(yè),2003年獲碩士學位,2009年時在日本舉辦對其藝術生涯影響巨大的個展“消解的城市、空白的森林”,是為該美術館舉辦個展的當代藝術家中最年輕的一位。隨后,金氏徹平開始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展覽邀請,一度使得他的工作室始終處于“流動作戰(zhàn)”狀態(tài)。日前排在行程上駐地創(chuàng)作計劃就包括有俄羅斯、荷蘭。
有意思的是,在記者去年的采訪中,金氏徹平曾表示所有作品都是因展覽而存在的,展覽一結束作品就將被銷毀。不過現(xiàn)在來看,藝術家改變了主意,金氏徹平表示原本的銷毀計劃主要是基于作品不方便運輸、加之創(chuàng)作本身也是就地取材,也便沒有想過要帶走。或許,“銷毀”的念頭僅僅是出于對作品能否被收藏的可能性的難以預期。再問及時,金氏徹平表示部分作品之后會巡回至上海繼續(xù)展覽,而至于其他的作品該如何處理,他尚未開始考慮。沒準已經(jīng)有了好的歸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