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室陳設從未改變
關怡介紹,1971年,日本美術評論家宮川寅雄訪問中國,到廣州指明要見關山月,為照顧國際影響,周恩來把關山月調回廣州,接待外賓。此事也成了廣東省為關山月建造這幢房子的原因之一。
1972年,受外交部委托,關山月到北京為駐外使館作畫半年;1973年創作《綠色長城》;1974年赴新疆體驗生活,為烏魯木齊機場創作《天山牧場》,同年為聯合國中國廳創作《報春圖》。為參加全國美展創作的《俏不爭春》,后來被日本《讀賣新聞》列為世界名畫。
1978年暢游長江三峽后,關山月創作了長達18米的《江峽圖卷》;1979年創作了《龍羊峽》;1980年為北京軍事博物館創作《風怒松聲卷翠濤》;1981年為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創作《江南塞北天邊雁》。搬進現在的故居后,關山月的創作亦是精品不斷。如1983年,《鼎湖組畫》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一等獎;1985年,他的《碧浪涌藍天》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1995年,為北京全國政協新大樓創作《黃河魂》巨作。
1997年,由江澤民同志題名的“關山月美術館”在深圳落成。關山月生前先后捐給深圳市人民政府代表性作品813件,捐給廣州藝術博物院作品105件,捐給嶺南畫派紀念館作品145件,此外,還向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等單位捐贈作品多件。關山月歷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終身教授,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000年7月3日,關山月因病在廣州逝世。
房子二樓是關山月畫室,層高約6米,顯然是專門為關山月作畫而設計的。關怡告訴記者,畫室里的陳設未曾變過。記者發現,畫室大門處還懸掛著一面小小的旗子,原來是廣東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旗子。關怡說,關山月經常出國,到了外面,常常勸說華人華僑多回祖國走走、看看。
“戴著鐐銬”創新中國畫
關于關山月的學術研究,究竟有何最新成果?8月23日,記者記者電話采訪了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
記者:去年是關山月百年誕辰,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大型展覽,學術界也進行了深入研討。關于關山月歷史地位的最新結論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此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研究成果?
陳湘波:去年關老一百周年誕辰,我們把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關老的作品匯總在一起,也做了一個國際學術研討會。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是什么活動就可以做出來的,而是一個社會、業界的共識。關山月作為20世紀中后期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的不少特點跟同時期畫家相似,但他又有自己獨到的貢獻。
首先是“戴著鐐銬跳舞”,在很多時代、社會的限制中,關老還是努力去做出體現中國繪畫本體的一些探索。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繪畫被視為一種封建文化,加之受蘇聯影響,曾經沒有多高的地位。但是在1954年,關老創作了一幅《新開發的公路》,把中國傳統山水畫跟現代社會生活結合在了一起,現在這幅畫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原來的山水畫更多的是寄托中國文人的志趣,但《新開發的公路》表現現實生活的變化,預示新中國成立后山水畫的發展方向,這是一件標志性的作品。后來一段時間,中國山水畫多以表現建設以及毛澤東詩意為主,可以說關老開創了新樣式。
1958年,關老還畫了《山村躍進圖》,表現的是大躍進期間湖北山區農村的風貌。最難得的是,當時很多藝術家表現大躍進,都是標語式、漫畫式,關老卻是表現了很多細節,修水利啊積肥啊等等,細節表現得很到位。這是關老很重要的一件作品。關老一百周年誕辰時,我們把這張畫拿出來展覽了,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分解和局部分析,應該說還是蠻有意思的。通過數字化技術分析,可以找到關老作品與傳統繪畫筆墨的關系和區別。
另外,關山月1949年在香港畫了一套連環畫《蝦球傳》,反映了香港在解放戰爭時期的社會情況。關老這套連環畫,在建國以后,確定了連環畫的一個圖式,對后來影響很大。
記者:關山月美術館對關山月作品的收藏和研究情況如何?
陳湘波:美術館大多是展覽館,但關山月美術館從建館起就很明確,要做成集收藏、研究、展覽、推廣多功能于一體,我們的研究對象是以關山月及其作品為代表的20世紀中后期的中國美術。
關老最大的特點是強調變化。傳統中國畫里有一套程式,不管畫哪里的山,看起來都差不多。但關山月強調現場感、新鮮感、清新感,每張畫都追求變化,這個是對中國畫的推進,也是對自己的挑戰。有人說他沒有自己固定的風格,這也不對,因為他的這種變化實際上就是他的風格,他自己有句名言:“不動就沒有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