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與巴黎之間——中國現當代藝術展》正在上海中華藝術宮展出,將持續至2014年5月30日。本次展覽作為中華藝術宮開館一周年的重要展項,得到了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油畫雕塑院、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等單位的藏品支持,尤其是得到了杰奎琳文化藝術、昊美術館和諸多藝術家、收藏家在藝術品上的鼎立相助,共展出國內外藝術精品近250件,有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畫、素描等諸門類,并研究文獻和論述萬余字,基本涵蓋20世紀以來東西方藝術交流的重要成果。
《上海與巴黎之間——中國現當代藝術展》立足于20世紀以來東西方文化交流這個大背景,以百年來逐步形成的上海藝術的內在性精神與氣質為核心,以林風眠先生為首倡導的形式主義與表現性繪畫為線索,呈現出中國現當代藝術從發生到發展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時代演變,以及在全球化文化觀照中生成的全新的藝術力量。展覽分為“大師與益友”、“從海上出發”、“全球化力量”三個篇章,呈現了我們耳熟能詳的一批活躍于20世紀至今,生活于上海或巴黎的優秀藝術家作品,第一次以東西方文化比較學的研究方式來展示上海與巴黎之間的藝術關聯,以及由此激起的漣漪,勾連起東西方文明更加深遠的未來。
第一篇:大師與益友
20世紀是一個波瀾壯闊、思潮迭起、激蕩匯流的大時代。東方與西方,以前所未有的碰撞與交融之勢構建起一個時代的文化命題,并在相互借鑒與研究之中貫穿出一條現代藝術發展的主線。以林風眠為研究點,在法期間受教于楊西斯、柯羅蒙等藝術大師,得惠于貝納爾、弗拉孟、達仰-布弗萊為中堅的學院派繪畫,并與克羅多等現代派藝術大家結為亦師亦友,奠定了他構建中國現代主義藝術之路。歸國后,林風眠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為藍本創辦了影響至今的兩大國立藝專,致力于以形式主義為手法的中西融合的藝術理念,深深影響著他的學生輩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等人的藝術人生,并因賦予這種“形式”以“現代”藝術的含義得以使中國藝術獲得了世界的聲譽。
第二篇:從海上出發
20世紀上半葉,一批中國藝術界的有志之士從上海出發遠赴巴黎西學洋畫, 或是進入藝術學院進行正統訓練,或是直面作品游學考察,隨后陸續歸國,以教學、展覽、社團、文論等多種途徑傳授西學與洋畫,全面實踐著中西融合的藝術追求,建立起中國現代藝術的第一代圖景。正是在這思潮的影響下,留洋學畫成為了20世紀中國藝術界革新自強的主要通路。作為一代代留洋藝術家出國求學與歸國實踐的母港,上海一直處于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最前沿,不僅記錄了現代派的藝術先聲,而且彰顯了既取之于外又融乎于內,既得其體又不捐其用的姿態。 改革開放之后,較為開放的藝術思潮孕育了新時代中國藝術家們對固有文化的批判或反思,他們再一次通過大量臨摹西畫、探討西學的方式,高舉中西融合的旗幟而趨向多元化的創作實踐,并映射出一種浸淫于兩者之間而得來的自信、變通與從容的氣質。此篇呈現于第9號展廳。
第三篇:全球化力量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文化日益成為一種共識。中國藝術逐步被帶入國際語境,一批以全球化為創作視野的中國藝術家們開始游走于中國與歐美之間,以一種具有“中國”特征的個性方式創造著全球化的文化力量。 這種力量不僅將現代派藝術推向更加觀念的當代語境,而且將原本隱約其中的“海外”與“本土”的對位與張力逐步轉向正面與直接的交互過程之中。這樣的努力顯得越來越必要,為東西方文化問題增添了多樣性的看點,即涵蓋著多維度的觀看視角與闡釋可能,也轉換著多層面的觀念語言與文化范式,將藝術帶入公眾日常提供了更為綜合的視覺經驗。此篇呈現于第8號展廳和廊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