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展展品《九龍圖》是南宋陳容的作品
英國著名的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即V & A博物館,推出中國古代名畫展“中國畫名作700-1900”,廣受關注。展覽策展人向BBC英倫網介紹其特別之處和重要看點。
名畫展上共展出畫作79件/套以及乾隆御印等輔助展品,有敦煌畫師手筆的絲絹,也有大文人鄭板橋的真跡,其中三分之一是從中國大陸博物館租借而來,其余是從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租借。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張弘星在接受BBC英倫網采訪時表示,展覽從2009年左右開始籌劃,用很長時間選出一批能夠說故事、質量又好的古典畫作真品來展出。
張弘星留英已經20年之久,博士畢業之后已經在V & A工作10年,這些年來他發現這里很少能看到中國古典書畫作品。
多年來的經驗讓張弘星覺得,這邊學界和公眾對中國繪畫藝術的興趣非常大,但是由于看不到多少好作品,鑒賞能力有待提高,所以特別希望舉辦一次中國古代名畫展。
張弘星表示,倫敦上一次舉辦中國名畫綜合性展覽是1935年的事情了,所以特別需要一個展品時間跨度長,并且能夠表現中國繪畫演變史的展覽。
宋元精品
張弘星介紹:“選擇700年到1900年的畫作的原因是,公元700之前,即唐代中期之前的卷軸畫基本上都是摹本,真跡非常少見,而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人的欣賞習慣、看畫的方式都有了顯著變化,特別是寫字、讀畫的習慣開始轉為從左至右”。
因此,這次畫展選擇這個1200年左右的時段來展示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
名畫展策展人張弘星推薦宋元時期的作品
張弘星向廣大觀眾推薦展覽中的宋元畫作,因為這些作品是來自世界各國博物館的典藏精品,人們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地方看到。
近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風頭不小,動輒以昂貴的價格拍賣,但中國古典藝術的普及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張弘星對記者表示,中國古典藝術特別需要普及,不僅針對西方觀眾,對中國人也是如此。
“這次展出的畫作中有的宋代作品就已經畫在紙上了,而西方要在數百年之后才有類似的作品,因此這些畫非常寶貴”,他解釋。
張弘星分析,由于畫作的材料是紙、絹,非常容易損壞,很多作品常常是收藏起來,極少被拿出來展示,這樣才能夠長久保存,這是造成當代公眾極少有機會看到珍貴作品的原因之一。
數位互動
這次展覽除了展出畫作,還特別設置了數位互動區域,讓觀眾有機會參與到藝術中。這個互動短片由臺灣頑石創意公司(Bright Ideas Design)制作。
V & A博物館在倫敦百分百設計展上結識頑石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為包括臺北故宮博物院在內的很多博物館制作數字宣傳片,非常有興趣與之合作。
記者看到,這部短片選用展出的兩幅畫作,即南宋陳容的《九龍圖》和明代仇英的《潯陽送別圖》。
動畫畫面可以隨公眾的腳步產生變化、著色,把古典名畫以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特別吸引少年兒童的參與。
名畫展數碼互動的區域受到兒童的歡迎
頑石公司國際行銷總監李靜雅在接受BBC英倫網專訪時介紹,前期溝通、選擇作品用了很多時間,也激發了很多創意,與英國及大陸方面合作非常愉快。
這個宣傳片在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上發表之后,引發很大反響。該片將從11月起在倫敦市中心的18個地鐵站播映,也會在一些倫敦出租車上展示。
多方合作
李靜雅告訴記者,盡管兩岸在這種方面的合作目前并不多,但近幾年隨著大陸博物館領域的快速發展,雙方都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合作。
她介紹,頑石公司今年夏季曾經在臺北舉辦圓明園特展,用數碼裝置重現圓明園的歷史文化脈絡,獲得多方認同。這個展覽也將于今年12月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V & A博物館數字項目經理亞歷克斯·弗勞爾斯(Alex Flowers)說:“這次展覽包括諸多非凡的畫作,但同時我們想要創造一些讓家庭、兒童以及學生團體來博物館看展的時候感興趣的東西,而數碼互動短片可以讓他們對展出的中國畫作感到興奮”。
V & A博物館估計,該館10月28日開始的英國中小學學期期中一周假期期間或將接待約5千個家庭的訪問。
除了展出中國古典名畫,V & A博物館還特別邀請當然藝術家瞿光慈和向京配合展覽采用相關畫作的元素設計制作了兩款特制絲巾,以期加深英國社會對中國藝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