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口頭給人感覺悲觀,在行動上,亦安畫廊老板張明放又是積極主動的。繼今年年初將位于798藝術區的畫廊空間擴容至上下兩層之后,4月19日,借由一場名為“玄品”的開幕展,亦安畫廊迎來了它的臺北分店,主推水墨和攝影,聚集了荒木經惟、藤笠砂都子、伊藤一洋、黃丹、譚軍、王蒙莎六位藝術家的作品。畫廊選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空間在地面一層。“空間并不大,周圍氛圍不錯,我想試試看,到那邊交交朋友。”張明放說道。
2000年創辦于上海的亦安畫廊在國內畫廊中也算是老資歷,十幾年來,張明放在選址上一直不甚安分。2008年時,他將畫廊搬遷至北京798藝術區,同時關閉上海空間,將北京作為畫廊主場。也曾于2006年時,張明放率先在香港開出亦安畫廊分支,運轉三四年后,張明放選擇了退出,他用了“我還算比較及時地關掉了”來形容當時的撤退。
一樣沒戲,沒戲還得開下去
張明放=張
記者:今年有不少畫廊都選擇了去上海開空間。
張:以前不是時興去香港開畫廊嘛,可是沒成功,香港太貴了。現在大家又跑去上海,可能覺得上海比較開放一點,有自貿區。怎么講呢?我覺得大家都挺盲目的,我做畫廊十幾年了,我有一點經驗,就是做畫廊要有自己的觀點,把自己堅持的東西做下去,而不是今天流行什么就一窩蜂,一窩蜂里面可能有一個人是成功的,其它的全是陪同的,大家沒必要去搶一個東西。都去上海開畫廊就是這種感覺,我還是比較了解上海,上海那邊看熱鬧的人多,買作品的少。
記者:這么不看好上海?
張:上海畢竟是上海,時髦的店、飲食什么的,基本上還可以。藝術方面,我認為還是北京比較好,臺北更好一點,香港也不行。2006年時,我也去過香港開畫廊,第一年時,我覺得還不錯。后來我為什么撤了呢?因為大家都進來了,然后就亂了,房租漲了,加上西方的金融危機,我還算比較及時地把它關了。現在,我依然很難相信在香港開畫廊是賺錢的。
記者:主要房租太高了。
張:可能白立方這樣的畫廊是賺錢的,畢竟他們經營的作品比較有名,跟拍賣行一個檔次,會有一些頂級的客人。現在這個時代,一個有錢人他沒有藝術背景、對藝術也不是很懂,他怎么會來畫廊買東西,只會去拍賣行。多數買家還是不太會看作品,主要依賴數據,而什么藝術品指數基本上都是從拍賣行的指數來的。在香港成本那么高的地方開畫廊,等于是開了一個LV的店賣的是秀水街的東西。
記者:所以你選擇了去臺北。
張:臺北基礎蠻好的,各個方面基礎都很好。華人中收藏藝術品最好的就是臺灣人,文化方面,我認為最好的也是臺灣,對藝術態度最好的也是臺灣。而且,臺灣的畫廊可以來大陸開,為什么我們不能去它那邊開呢,那邊的客戶還是蠻成熟的。我想試試看,空間并不大,就是去感受一下,交交朋友。
記者:那以后要經常臺北、北京兩地跑。張:不需要,我在那邊有合伙人。
記者:今年會參加哪些博覽會?
張:我當然要參加藝術北京,臺北也要繼續去。“上海當代”換了一撥人,我還在考慮中。其實現在參加大型藝博會,去了也沒什么東西可以賣,也根本不可能參加一次博覽會,畫廊名氣就大了,最終還是得看作品。對我來說,我恨不得把畫廊關了,把剩下的,把貢獻給798的錢拿來買藝術品好了,反正能賺錢。
記者:你想做收藏家?
張:不是收藏家。其實現在最適合做經紀人(Dealer),這是個經紀人(Dealer)的時代,不是畫廊,因為中國沒有這個背景和教育。為什么在中國開畫廊不行,因為畫廊每天公開自己的東西,可是它沒有對比,沒有一個支撐。中國的買家相信指數、不看作品,這是做畫廊最悲哀的一件事情。在紐約開畫廊,美術館會有各種各樣的展覽,等于觀眾受了教育然后來畫廊實踐;現在我們是倒過來了,買家都去拍賣行,畫廊因為沒什么生意,唧唧歪歪,也沒什么好東西,也沒什么標準。我不知道尤倫斯為什么現在話語權這么強,它不管辦什么展覽,大家都在捧,藝術家也希望在那辦展,也不管展覽好不好,總之希望先辦一次展覽。我覺得尤倫斯話語權太大是很悲哀的一個事情,大家都跑過去,可都不是看作品。其實在中國在哪開畫廊都一樣沒戲,沒戲還得開下去,我說沒戲是因為,希望大家不要期望太高,好像去了一定會怎樣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