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圖像在這個圖像中反復出現(xiàn),就像杜安·邁克爾斯(Duane Michals)的作品所展現(xiàn)的,可以稱作“連環(huán)嵌套”(mise-en-abyme)的圖片。克萊格·歐文斯(Craig Owens)在《嵌套式攝影》(Photography en abyme)一文中解釋說,這種觀念最早是由法國小說家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在1893年提出的。紀德使用了“嵌套”(en-abyme)這個短語,在一個文本中告訴讀者文本是什么。后來,按照歐文斯的說法,在文學批評的詞匯中,“嵌套”被用來描述任何文本片段,整體復制在文本的微型結(jié)構(gòu)中,或者甚至定義了一面內(nèi)在的鏡子,反映了包括其在內(nèi)的作品的總體。
美國攝影家杜安·邁克爾斯(Duane Michals)簡短的圖片故事《事物是奇異的》(Things are Queer,1973),就是和上面給出的定義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嵌套結(jié)構(gòu)”,而且針對了攝影的一些短處。這個故事從第一幅來解讀,講述了人們無法確定照片中所呈現(xiàn)的真實尺寸,從第一張到第二張照片的過渡中,這一點尤為清楚。但是這個系列也展現(xiàn)了看出觀看一副關于某人/某物的照片和觀看一副某人/某物的照片的照片之間的差異是完全不可能的,后一種觀看在從第三幅到第七幅照片的一組當中展現(xiàn)出來。這一組中各種元素的比較,讓人們得出了結(jié)論:即第三幅照片(以及第二幅中的特寫)看上去是最直接的,而整個系列的第一幅照片(也是最后一幅)則是其中最間接的、最“有層次的”(layered)。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為杜安·邁克爾斯專門撰文,把這個系列描述成是對攝影的傳統(tǒng)任務的質(zhì)疑:即再現(xiàn)現(xiàn)實,確保所呈現(xiàn)的事物的可信性,并成為見證。攝影的任務本身已經(jīng)變成制造其自身可視性空間。福柯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即系列的標題(《事物是奇異的》)不僅適用于其主題,而且也適用于這一媒介,而且無論是誰在觀看邁克爾斯的系列,都無法專注于照片的“準可視性”(quasi-visibility)之外的任何東西。《事物是奇異的》就是一種沒完沒了的循環(huán)。
在《攝影的哲學思考》中,維勒姆·弗盧瑟爾(Flueeer,Vilém)指出,攝影的四個基本概念——圖像、機具、程序和信息——都是基于沒完沒了地返歸這一共同點。圖像就是眼睛來回逡巡的表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返回到出發(fā)點上。機具是重復完成同樣動作的玩具。程序是反復將同樣的元素結(jié)合起來的把戲。信息則包含了未必會發(fā)生的格局,從可能發(fā)生的趨勢當中浮現(xiàn)出來,往往一再反復地返歸到這一點上。利用這四個概念,人們便不再會覺得自身處在直線式的歷史語境之下,沒有任何東西在重復自己,一切皆有因也皆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