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把藝術世界的鎂光燈,投射在香港這個幾年前還在世界當代藝術地圖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城市。精心籌備的展覽、論壇等種種活動在兩個星期內集中涌現,完全不擔心疲于奔命的人們會因此而消化不良。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發布藝術相關新聞的良機,紐約的佩斯、比利時的阿塞爾·維伍德兩家畫廊就宣布將進駐云集國際畫廊的畢打行附近的娛樂行,開幕日期恰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同期。
2008年Art HK在香港開辦,世界級的藝術博覽會為西方藝術市場奠定信心;2009年,倫敦畫廊Ben Brown就乘著Art HK的東風,進駐中環畢打行三樓;2011年,在全世界擁有十多間畫廊的高古軒成為Ben Brown的樓上鄰居;接下來則相繼有貝浩登、白立方、樂曼慕品??國際大畫廊的紛紛進駐反映著香港藝術市場的不斷升溫。
只展不售的畫廊展
野心勃勃專注當代視覺文化的M+博物館要到2017年才正式開幕,換句話說,目前為止,香港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專注當代藝術的博物館,因此藝術市場熱除了帶來了資本,還有那些通常只在教科書或者媒體上“見”過的藝術大家:Damien Hirst、村上隆、Antony Gormley??這些成名藝術家的作品隨著國際畫廊的落戶也在香港相繼出現?!拔覀儑L試帶來香港沒有看過的作品?!瘪R凌畫廊的總監Lorraine Malingue說。該畫廊2010年9月進駐香港,處女秀是由畫廊策劃的香港最大型畢加索展。而對于高古軒畫廊亞洲區董事總經理Nick Simunovic來說,“香港空間的首要目的是把畫廊在美國和歐洲代理的藝術家帶來亞洲,為藏家和公眾提供豐富、多元化的博物館級別的展覽。”該空間目前正在展出與巴黎阿爾貝托和安娜特·賈科梅蒂基金會合作舉辦的名為“無盡的賈科梅蒂”展覽。該展覽不僅是香港十年來舉辦的首個藝術家大型作品展,也是全世界首次展出賈科梅蒂影響深遠的作品《無盡的巴黎》全套平版印刷作品以及創作于同一時期的雕塑、素描、攝影及檔案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博物館級別的展覽中,并不是所有的展品都是為了售賣的。“為了呈現畢加索完整的風格流變,我們從一些私人藏家那里借出展品供展覽?!?Lorraine Malingue說。她認為這不僅體現了自己作為藝術愛好者的需求,“開畫廊不僅僅是一門生意,必然有對藝術的熱愛”,也能幫畫廊奠定良好的形象,“嚴肅的藏家如果看到高素質的展覽,會對畫廊產生尊重。而這當然是一門好事?!?/p>
這番發言反映出藝術市場的特殊性,金錢之外,文化上的權威認可也分分鐘影響著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價值”。佩斯亞洲合伙人冷林甚至認為,“畫廊向博物館氣質靠攏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商業自然是重要的,但商業的方式在快速地、不斷地變化,如何保持持續性?在文化商業中,我認為持續性就在文化的發展和推動帶來的支持力。表面的商業,是很難持續的,只能浮在空中。”
換句話說,注重發展畫廊的文化功能與商業成功,可成為相輔相成的事。甚至,這種“博物館氣質”也在幫助畫廊在拍賣會和藝術博覽會火熱的今天找到自己的定位?!艾F在藝術買賣變得越來越季節性,有許多人等待著拍賣會和藝博會,然后一次性出手,” Lorraine Malingue說,“但這兩個地方都主要專注于買賣,無法幫助人們集中注意力好好理解一個藝術家或者一個特定主題下的作品,而這就是畫廊的優勢。”
當畫廊發展出一種“博物館氣質”的同時,它們的教育功能也隨之拓展。香港白立方、高古軒都有自己的書店,售賣西方當代藝術家的書籍。“當我們在寸土寸金的中環用整整一面墻來做書架,你就能想象我們對當代藝術的嚴肅性。”香港白立方當代藝術負責人Aenon
Loo說道。與之相伴的還有各類教育項目。馬凌畫廊會在每個展覽前的一個月發信給香港所有的大學和國際學校,詢問他們是否有興趣參觀以及與藝術家對談。高古軒除了和定期合作的學校舉行導賞活動,還會和香港大學等機構合辦講座?!耙粋€對藝術感興趣的社會,自然從長遠來講有益于畫廊的發展。” Lorraine Malingue如此解釋畫廊為什么要花費人力和資源去接觸藏家以外的普通觀眾。
難以抵達的資源
不過這些資源要落到市民那里,還有點距離。幫助本地藝術基金會Osage Art Foundation發展藝術教育項目、有30多年教育經驗的Maria Lee博士說,對于學校而言,要組織學生去一次畫廊仍困難重重。資深藝術教育工作者阿三也認為,香港需要展覽訊息的發布平臺去整合訊息,并篩選良莠不齊的展覽訊息,再傳遞到一般公眾那里去,可做這樣工作的人和機構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