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電影學院、瀟湘電影集團、上海新美術館聯合主辦的“不期而遇——中國意象油畫五人展”于2016年9月28日下午在上海新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擔任策展人,展出了尚揚、馬路、蘇新平、馮放、張方白五位著名油畫家的大型油畫作品。
不同于傳統寫實油畫,“意象”是沒有預設的,其創作過程和結果都是根據藝術家日常積淀和修養而發生并呈現的——這種創作成為了藝術家與作品的“不期而遇”。而本次展覽同時聚集了五位國內知名的意象油畫大家,在十一期間呈現給上海觀眾,也無疑是一次意義非凡的“不期而遇”。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王鴻海致辭
北京電影學院當代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參展藝術家馮放教授致辭
意象油畫在最近這些年成為了中國油畫的一個重要的創作現象,這個概念被提出來,大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油畫家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油畫民族化的努力,意象作為油畫民族化的重要創作方法,汲取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養料,把主觀的揮灑、自由的表達和油畫造型與色彩的語言邏輯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象油畫;二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主義的藝術風格逐步進入到了中國油畫家們的視野,改變了中國油畫以描繪客觀對象為核心的寫實主義的單一創作方法,藝術家們對以油畫表達個人內在的情感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發現了油畫創作新的可能性,其中把中國的意象方式,用于油畫創作當中,成為中國當代油畫的一種重要探索。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意象油畫既不同于西方的傳統以客觀自然為描繪對象的寫實油畫,也不同于20世紀現代主義以來的各種表現主義風格的繪畫,同時也與歐美80年代以來各種“新繪畫”的粗放的涂抹有著根本的區別。西方當代繪畫中的表現性,體現在強調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和直接的視覺刺激,而中國的意象油畫在注重書寫性的同時,也關注表達語言的含蓄。這有點像中國傳統的語言文字,它的表達如君子之言委婉動聽,卻意味深長。意象油畫,雖然汲取了傳統中國藝術的思想和觀念,也從傳統中國畫的圖式和書法中獲得了營養,但卻與傳統中國畫有著明顯的區別:一方面,體現在油畫媒介和材料所帶來的畫面豐富性與厚重感,以及更強的視覺張力;另一方面,又體現為畫面語言表達過程中對于畫面圖像結果預設的不確定性。本次展覽的五位參展藝術家,都是在中國意象油畫創作領域長期耕耘、不斷摸索、并卓有成就的藝術家。?
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參展藝術家、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尚揚教授表示,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油畫創作的發展曾經沿襲西方話語的軌跡,而如何表達中國人自己的情感和氣質則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把中國的文化根性扎根于作品之中,才能擺脫西方話語系統,創作出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藝術作品。”
?? 簽約人(左起):董申鷹,王可;見證人(左起):朱鐵兵,王海堅,王鴻海,谷良,尚揚,馮放,張方白
9月28日下午,本次展覽主辦方領導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王鴻海,瀟湘電影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谷良,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尚揚,策展人余丁教授,北京電影學院當代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馮放,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藝術系教授張方白,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導師、著名美術史家潘耀昌,著名藝術理論家、批評家陳孝信,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批評家、策展人馬琳,上海民生當代美術館館長翁云鵬等出席了開幕式。
與此同時,作為新美術館的戰略合作伙伴的上海臨港漕河涇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堅,副總經理董申鷹、朱鐵兵等領導也蒞臨現場。展覽開幕式前,在各位領導與在場嘉賓的共同見證下,漕河涇開發區與新美術館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開啟了共建“綠色、創新、人文、和諧漕河涇”的新篇章。
新美術館執行館長王可與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王鴻海在藝術家馬路作品《飛出杯口》前合影
嘉賓在藝術家馮放作品《鶴涌》前合影
據悉,本次展覽承辦方為北京電影學院當代藝術研究院和北京橙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陳曠地博士擔任助理策展人。展覽將從2016年9月28日持續至11月28日。
社會各界人士出席展覽開幕儀式及漕河涇開發區·新美術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