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4月29日下午14點,否畫廊在藝術北京博覽會的VIP專場正式開放,這次藝術北京,否畫廊與西堤歐洲古董家具共同組成聯合展位,呈現出在一個在歐洲古董家具裝飾下的室內開放展覽空間。本次博覽會,否畫廊展出了藝術家杜蒙、邁克爾·伊德、林延和朱喆的共計20件展品,內容涵蓋玻璃藝術、繪畫、綜合材料藝術、攝影。西堤除展出一部分古董家具外,為配合否畫廊還展出了幾件繪畫和雕塑作品。
展覽現場
參展作品均包含了傳統元素,以平衡古典精神與當代觀念的交織。四位藝術家也均有亞洲背景,正契合藝術北京所秉持的“亞洲”理念。藝術家杜蒙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在作品“舊物”系列里,他在幾個裝框的方形鏡子上刻出在她生命回憶中留下深刻意義的舊物形象,這來源于日本的物靈文化,并且她在對立體玻璃作品“褪色”系列的制作過程中還使用了茶染色法和中國畫顏料。在北京長大的林延使用宣紙作為媒介,翻鑄成老城墻排列的磚石,或是在一層厚厚被濃墨浸染的宣紙之上用刀劃出兩道痕跡,下面未被染墨的宣紙赫然露出。朱喆的攝影傳達出對物本身的情感傳達,同時又構建了一種東方式的空寂環境。而邁克爾·伊德在用蛋彩畫表現新疆天山“生命之樹“的文化時,又采用了日本浮世繪和中國山水畫的造型語言。
西堤古董家具的展品
展位現場的家具和擺件均為法國18-19世紀歐洲貴族所使用過的古董,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歐洲上流社會的紳士官邸,展墻上的作品猶如一張張老照片,盡由它的主人娓娓道來。在空中懸垂的“回聲”手工古董帽伸手可及,那是否畫廊創辦人何雨的“作品”。她說:“我認為美是在一個很樸素的語境下去談的概念,那應該是一個令人愉悅,令人開心的空間,否畫廊最開始創造的理念就是讓人們能在一個溫馨的、像家一樣的環境里欣賞藝術。”
展覽現場
在空間上,作品的尺幅縱橫不超過一米,玻璃雕塑也可置于案頭把玩。在價位上,介于五百到五千美元之間。不難發現,否畫廊面對的藏家是中產階級和青年群體,他們不一定具有專業的藝術背景,但他們敏感且熱愛藝術;他們不一定把錢放在藝術品上做投資,但他們真心喜歡,并愿意買下來。何雨說:“他們要覺得這件作品好看,而且藝術家背后的理念和他有溝通和共鳴,作為人生經歷的紀念或者喚起回憶”。她表示,很多藏家就是在這里收藏了人生的第一件藏品。這四位藝術家的作品都以生活中的尋常物——磚,靜物,鏡子,花草樹木等等作為藝術形象,在作品的氣息上傾向于寧靜溫和,主題上也聚焦于個體的日常生活以及人與居住環境的關系,很容易看懂,又有較舒適的視覺效果。注重個體體驗和平民化的表達也是藝術中產階級化的方向之一。
據悉,展覽將持續到5月2日。
部分作品
作品名:《褪色1》(左)、《褪色2》(右) 藝術家:杜蒙
作品名:《孤寂的時光》, 藝術家:杜蒙
藝術家杜蒙的“舊物”系列作品
藝術家杜蒙的“舊物”系列作品
作品名:《回家》,藝術家:林延
作品名:《細雨》,藝術家:林延
藝術家林延的兩件作品
邁克爾·伊德的《金色溪流》(左)和《金栗樹》(右)
作品名:《金栗樹》,藝術家:邁克爾·伊德
作品名:《金色溪流》 藝術家:邁克爾·伊德
作品名:《紙上的骨頭》,藝術家:朱喆
作品名:《俯瞰》, 藝術家:朱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