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an Brilliant
(作者簡介:Alan Brilliant,藝術史研究,作家,詩人,出版人,收藏家,是獨立出版社“獨角獸出版社”創始人,50年間獨立出版200本詩集。其中3位他首次出版的詩人獲諾貝爾獎。他和著名藝術家Robert Smithson交往淵源深厚,是Smithson的第一個策展人和收藏家。現于北卡萊羅那州格林波若市自創并經營格林伍德書店。)
六十年前,我給了Robert Smithson第一次個人展覽的機會 (1957年12月,紐約市帕克大道1862號),當時的 Smithson只是一個十六歲的青頭孩子,無人知曉,但其藝術氣質非凡,強烈吸引著我,我知道他有一日將直沖云霄,十年后事實正如我所料。直至今日我仍對藝術新才充滿了興趣。而最近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在美國的中國藝術家,許露 (www.luxuartist.com)和她的一系列的作品。我不是唯一一個對她充滿敬佩的人。如著名藝術家Sheryl Oring所說:“許露是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藝術家,其作品在多方面挑戰我們對生活和藝術的認知界限。她是同輩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在此也引用杰出藝術家Lee Walton的評論:“許露的作品對即刻的不定空間具有非常的敏感度和強烈的拓展力”。許露將于2017年8月在柏林的Takt藝術空間進行一個月的藝術創作并展出創造成果。
2013年,互動視頻裝置《通向中國的洞》在Elsewhere博物館和貴州大學進行。作者和幫手在兩地掘洞,按經緯度計算出挖掘角度,使得兩洞“通向”彼此,兩洞底置手機進行實時視頻。參與者似乎通過這個洞與另一邊的參與者可以直接相觸。他們在洞底看見對方,與對方交談,穿透地球在眼前即為事實。許露的作品通常游離于自建的社會聯結之中。她成為了作品《巢》的一部分,隱藏在藤條,泥,與草的交織中。《巢》的幽默與頑皮如 Lauren Goans的歌曲:“我藏在我的窗戶里……無人可尋。”可比許露的Erziehungsroman (在啟蒙運動時期的德國產生的一種小說形式,以一個中心人物對世界上種種事物的深入研究和自我成長為主線。)
許露同時也是作品《頭與11根鐵桿》的一部分,此作品運用了她每周新生的頭發,十一個石膏鑄的半頭型駕于鐵桿之上,與藝術家同高。藝術家本人胴體和鐵桿均著白色涂料。七個系列超現實戲劇性裝置和其所成的安靜卻高強度的心理索求似乎可以延遲呼吸。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梁思成落淚成林》獲美國著名 Franconia雕塑公園選拔和贊助,在一個籃球場大小的空間種植了一片迷你森林,由320棵本地樹種的樹苗組成(采用了Miyawiki技術)。森林護欄為北京舊城形——以藝術生態回應了梁思成哭城墻的歷史,賦一首當代雕塑頌詩。
2015年2月的一天,因大雪封路,許露拖著一艘自制精致木船步行4公里到離家最近的超市買菜,再現荒誕與詩意。
許露原籍中國貴州貴陽。已在美國學習、創作藝術近八年。作為一名國際藝術新秀,她在美國多個畫廊和藝術機構展出,其中包括紐約布魯克林的Southfirst畫廊,北卡萊羅那Weatherspoon美術館,Elsewhere藝術中心,并于2016年獲明尼蘇達州Fanconia雕塑項目基金。許露現為北卡格林波若大學Gatewood美術館策展人,以及藝術卡車——移動的藝術空間負責人。在格林波若最隆重的藝術節——“17天藝術音樂節”期間,她的作品作為主推作品之一。她獲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南達科他北方州立大學藝術學士學位,并以全獎畢業于北卡格林波若大學藝術研究生院。
在其行為藝術和社會參與的作品里,許露置她本人于出人意料的情景和人群之中。她的作品在多方面挑戰習以為常的規則和期待。它們時常具有耗時、荒誕、不定性、模糊的特征,既不實際,又挑戰體力。如在舊金山以南的城郊以步行120公里作為藝術素材,拖著1.5米的木船步行4公里只為一次平常的買菜,以折紙的形式在北京地鐵換線里講述了一段奇遇,或讓人們給她布置可以在15秒內完成的任務并錄制成短片發布在作品網站上。她以事物本體性為雕塑原材發掘第三種可能性。結合中國老莊思想把她作品的奇特置于每日的平常生活中以啟發豐富性、詩性、和生命力。如Lee Walton所評:“許露改變我們對藝術和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