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建偉 (中國戲曲學(xué)院教授) 一、 避諱問題 第四出《議立》有“璽綬”字樣。 第十出《奪寶》六次出現(xiàn)“傳國寶”,《三國演義》第六回“匿玉璽孫堅(jiān)背約”均作“傳國璽”。避家諱(父曹璽諱)。 (另外,“玄音”作“元音”,避康熙玄燁諱)。 二、 劇中出現(xiàn)“吊琵琶”字樣 第三十三出《入塞》:“早又吊琵琶,環(huán)佩歸來夜”。受尤侗影響。(清康熙年間佟法海《吊琵琶亭》詩:“司馬青衫何必濕,留將淚眼哭蒼生”, 對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對歌妓的同情不以為然。琵琶亭得名于白居易《琵琶行》) 三、曹操的角色行當(dāng) “凈——無——外”,反映了作者的兩難和明智。 1、 傳統(tǒng)的曹操形象 2、 關(guān)羽在清初的封號已臻至登峰造極:順治九年加封“忠義神武關(guān)圣大帝”(《續(xù)琵琶》說曹操是“神武君侯”),與孔子并列為文武二圣(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五:“南極嶺表,北極塞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為曹操的翻案與大傳統(tǒng)(孔孟)和小傳統(tǒng)(關(guān)公)都有沖突。 “不標(biāo)角色”,見仁見智,“神而行之,存乎其人”。 四、 為蔡邕正名 1、“忠孝素著”的身后名(《后漢書?蔡邕列傳》、本劇也多次提到他的忠孝)。 2、“不忠不孝”的身后名:南宋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斜陽古柳趙家莊,負(fù)鼓盲翁正作場。身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南宋末年的南戲《趙貞女》。蔡邕“不忠不孝”的身后名可能發(fā)生在南宋,這應(yīng)該是借蔡邕做了董卓的偽官來影射淪落于北方的做了金朝偽官的漢族官吏(順便考證一下:南戲《趙貞女》中,蔡邕入贅牛丞相府之影射蔡邕做董卓偽官——牛郎織女之與董永七仙女——《后漢書?五行志》:“千里草為董”、牛為食草牲畜)。 3、“全忠全孝”的身后名:元末高明(則誠)的傳奇戲《琵琶記》,蔡邕的事卓或漢人做金朝的偽官都被淡化了,明太祖朱元璋對《琵琶記》的教化意義也褒獎有加,這里面可能都包含有政治的因素——拉攏知識分子為己所用。 4、用“愚忠”為蔡邕事卓正名是首次見到(十五出《探獄》借董祀之口)。 這種愚忠事實(shí)上是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知識分子的一個悲劇情結(jié)——斯德哥爾摩綜合癥——“馮友蘭現(xiàn)象”(實(shí)現(xiàn)自我——失落自我——回歸自我)——千古是非誰定,人情顛倒堪嗟(開場詩《西江月》)——作者的經(jīng)歷及身世之感 五、為文姬在匈奴隱忍茍活提供依據(jù)(十五出探獄蔡邕之口、十九出被掠蒼頭所帶書信、二十二出感夢昭君之口)——文姬的精神支柱 “三為主題” “為國和親,名垂青史”與“無端被掠……似子卿降虜”(《感夢》)——“流離成鄙賤,常恐復(fù)捐廢”(五言《悲憤詩》)。 六、 本劇文辭為雍正間作品所檃括:雍正時尚在流傳 1、第三十一出《臺宴》:“太行西峙,漳水東流”。雍正年間陳大玠《疑冢記》所檃括,其文曰:“遠(yuǎn)望太行諸峰,西峙如畫;近瞰漳水,滔滔東流。不特曹氏銅雀、冰井兩臺舊跡與波俱湮,即石虎之九華宮、逍遙樓,亦蕩然無存”。 2、“你癡也么癡,便有些燕齊幻技,怎叫俺鼎食鐘鳴去忍饑”。清雍正《悅心集》:“我笑那天上的玉皇,地下的閻王,與那古往今來的萬萬歲。你戴著太平冠,衣著袞龍袍,這俗套兒生出什么好意思!你自去想一想,苦也么苦,癡也么癡,著什么來由,乾碌碌大家喧喧嚷嚷的無休息”。 七、 本劇與曹寅詩文重合處舉隅 1、第十五出《探獄》:“論如今圣主當(dāng)朝,把蔽日陰霾一概都消”。曹寅《中秋西堂待月寄懷子猷及諸同人》詩:“濁世陰霾難久障,幻人梯棧強(qiáng)高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