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海2011秋季拍賣會將于11月14-19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舉行,14-16日預展,17-19日拍賣。
2011年秋季拍賣將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關鍵點。藝術品市場超前跨越流行期,進入大規模化時期,正處于國家鼓勵文化創意經濟與流動性緊縮的雙重局勢之中。盡管藝術品市場并非流動性收緊方向,但是審慎地精化拍品,成為拍賣公司本季的自覺選擇。翰海本季拍賣會共推出25個專場3400余件拍品,總估價15億元。相較春季,更多地重視了鑒賞收藏領域,并繼續保持全品類陣容。常規專場有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當代書畫、古籍善本,油畫雕塑、連環畫宣傳畫手稿、金銅佛像、玉器,古董珍玩,銅鏡、錢幣、紫砂等,新增加了崔如琢書畫、臺灣遼樓居珍藏佛造像、翡翠、珠寶腕表專場。
在投資終結收藏情結的趨勢下,翰海兼顧收藏投資推出匯聚精珍之品的“重要古董夜場”,拍品涵蓋歷代宮廷御用瓷器、玉雕、家具及文房清供等。
《毛主席詩意八開冊》
中國現代美術三大巨匠巔峰名作咸集翰海
近現代書畫作為書畫市場的核心板塊,具有充裕的流通資源與價值空間。在美術史上最具影響和市場認可度最高的名家精品,是近現代書畫行情上升的主導。近年歷次拍賣,近現代書畫經典巨制的出現,往往引起市場極高關注,也是突破億元行情、刷新拍賣紀錄的主力。
此次翰海秋拍,將推出現代美術成就顯著、卓具影響的三位名家傅抱石、齊白石、吳湖帆創作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品。三件重要作品不僅充分體現畫家藝術成就、創作風格,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與時代影響力。
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八開繪畫作于1964-1965年間,是傅抱石生命最后的春秋,在其藝術生涯的巔峰時期,傅抱石以生命最后的實踐與努力,使傳統筆墨呈現時代精神的高度寫照,推動中國山水畫的面貌在二十世紀中期煥然一新。《毛主席詩意冊》作為傅抱石最杰出的創作之一,成為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名篇。
多次出版、展覽的齊白石山水第一名品《芭蕉書屋》,以突破傳統的大寫意,營造出親和自然的“蕉屋”意象,呈現著畫家獨一無二的精神世界。作品對形式感、現代感的創造性追求,在歷代山水繪畫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海派名家吳湖帆,作為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的最后一位大師,以畢生的藝術造詣再現中國繪畫史上的名篇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使流傳數百年、分隔異地的兩段名跡在筆下合璧。在完成長達7米的臨繪《富春山居圖》后,吳湖帆將“梅景書屋所藏第一名跡”元黃公望《剩山圖》捐獻浙江博物館。由此,吳湖帆《富春山居圖》成為空古之作。畫作秘藏吳家多年,此次為首度拍賣。
毛主席詩意——傅抱石山水第一佳構
翰海2011秋拍,將推出近現代繪畫史的杰出作品,傅抱石創作頂峰時期的代表作《毛主席詩意八開冊》,八開繪畫作于1964-1965年間,是傅抱石生命最后的春秋,《毛主席詩意冊》也是其藝術生涯最后的杰作。
傅抱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創作,主要以革命圣地和毛澤東詩意為主題。傅抱石以不間斷的創作使傳統筆墨呈現時代精神的高度寫照,推動中國山水畫的面貌在二十世紀中期煥然一新。在其藝術生涯的巔峰時期,傅抱石以生命最后的實踐與努力,促成《毛主席詩意冊》最杰出的呈現,在中國現代美術史體現重要的時代意義與價值。
傅抱石曾說過:“我第一次讀到毛主席的名篇《沁園春?雪》心情無限激動。那氣魄的雄渾,格調的豪邁,意境的高超,想象力的豐富,強烈地感染著我。”畫家發自肺腑的激動,促成高妙詩境與神奇畫境的完美呈現。《毛主席詩意冊》以大膽而富于變化的構圖,瑰麗而沉毅的色彩,充滿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成為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名篇。
《芭蕉書屋》
芭蕉書屋——齊白石山水第一名品
齊白石的山水畫,不是從古畫中、前人程式中來,而是從他的生活體驗與自然觀察中來。《芭蕉書屋》的構思完全源自短暫的越南之行:“映得滿天都是碧色”的芭蕉和掩映其中的樓屋,刻在他的腦海里,形成刻畫“蕉屋”的沖動。畫上題詩說,他忘不了這次安南之行,他喜歡這些芭蕉不是像懷素那樣為蕉葉習書,而是醉心于“半春人在畫中居”的蕉屋幽境。他由此創造的“蕉屋”意象,也就沒有淡泊出世之想,沒有對前人山水的漠然模仿,而是洋溢著親和自然的溫暖之情,呈現著獨一無二的齊氏精神世界。
這件作品的藝術處理也很別致:碧色的芭蕉全用淡墨勾畫,讓白描蕉葉占據最大空間,而以凝重的筆線勾畫樓屋,形成以白托黑、以淡托濃的強烈效果。兩座遠山,一施赭紅,一施花青,全用大寫意沒骨法畫出,形簡色艷,近乎符號化。這種畫法與效果,在歷代山水繪畫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畫家的大膽與特立獨行,作品對形式感、現代感的創造性追求,足以令固步自封的畫家們瞠目結舌。這讓人想起白石老人的詩句:“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此件作品流傳有序,曾于1958年由文化部主辦的《齊白石遺作展》上展出,自1959年至今,齊白石《芭蕉書屋》曾著錄于多件重要出版物,被學術界及收藏界譽為齊白石山水第一名品。
富春山居——近現代海派山水領銜巨制
吳湖帆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重要的書畫家與鑒藏家之一,此卷《富春山居圖》完成于1954年,據款識可知,此圖前段臨《剩山圖》真本,后段據《無用師卷》影本臨成,全圖長達7米。
吳湖帆作為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的最后一位大師,在此作中將自己畢生的藝術造詣通過長達7米的畫卷完整呈現在我們面前,沉厚華滋的筆墨令人覺得任何贊美之詞都無法概括其高古清雅的格調。吳湖帆在心追手摹的基礎上,更加入了自己數十年浸淫于古代傳統的深厚功底和筆墨修養,作品以臥游式的長卷形式,首次使分離數百年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完整展現在自己筆下,此作秘藏吳家,曾經多次出版著錄,是館藏級別的吳湖帆曠世杰作。
與其顯赫地位相匹的是《富春山居圖》無可比擬的傳奇經歷。此畫曾經明代沈周、董其昌收藏,明末《富春山居圖》焚為兩段,后段入藏清宮,而《剩山圖》流散民間,后藏梅景書屋。
1949年,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后半部,即《無用師卷》,運至臺灣。《富春山居圖》首段,即吳湖帆珍藏的“梅景書屋所藏第一名跡”元黃公望《剩山圖》孤為半璧。
清代直延民國,文人畫家皆以臨仿『元四家』為尚,遺憾的是,《富春山居圖》一半深藏內宮,一半秘隱梅景書屋,吳湖帆將《剩山圖》與《富春山居圖》合璧臨繪,堪為空古之作。
出身累世官宦名門的吳湖帆,珍視傳統,其所為“空前”,并非薄古,本質地出自愛國。1956年,吳湖帆合璧繪畫《富春山居圖》之后,將《剩山圖》捐獻浙江博物館,表達出真摯的愛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