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我們》220cmx380cm水墨2009局部
本月26日,中國美術館將舉辦“筆墨塵緣:馮遠中國畫作品展”。在馮遠位于中國文聯的辦公室里,穿著一身休閑裝,腳踏一雙布鞋的他,坐在沙發上向記者娓娓道來他的藝術創作之路。這位水墨人物畫大師總是謙虛地稱自己為美術工作者,對近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他給自己打出了85分。
談畫展
60歲首辦大型個展
此次展覽是馮遠首次大型個展,將展出馮遠的150多件作品。馮遠笑稱:“到了60歲才做首個個展,是給關注我的人做個匯報,證明除了行政工作,我還是個畫家,沒白混。”
展覽分為歷史溯懷、傳統追懷、蒼生情懷和技道縈懷四個部分。大型史詩類主題性創作的部分最能代表馮遠的藝術成就。馮遠說該主題和他喜歡讀歷史有很大關系,“我們這代人和共和國的命運同起伏,應該把這段歷史表現出來。”馮遠認為,藝術不能是小情,要有宏大敘事的東西來表現一個國家的歷史發展。
馮遠去年新作《今生來世》也出現在展覽名單上,這是該作品的首次公開亮相,“表現的是一批不斷富裕起來的藏民形象。作品在取題上抽象空靈些,就可以使觀眾的想象空間更大。”
談成長
藝術家比公職人員更有熱情
談創作多樣化現實主義創作道路
在首次畫展舉辦前,馮遠給自己的藝術創作有了新的定位:多樣化現實主義創作。在馮遠看來,藝術不能改變現狀,但是可以陶冶人的面貌、精神境界,提升人的綜合素質與審美眼光,也可以用批判態度鞭笞一些假惡丑,表現真善美和陽光。“現實主義是最具有活力、最有潛力,富有強悍藝術生命力的藝術方向。”藝術家要創作出讓專家、藝術愛好者能讀懂的東西,找到雅俗共賞的語言形式、深入的思想和作品的內涵,并用豐富的表現語言來創作作品,這是馮遠認為藝術家所必備的。
馮遠清楚認識到多年來存在的局限性,主要的一點就是畫得偏緊,這多少與個人風格秉性有關。馮遠所說的“緊”“松”指的從技術層面的刻意強調而到自然流露問題。在實踐中,馮遠始終把筆墨承載的形式創新和使內容的豐富深層次,當做自己的自覺追求。在沒有形成完整的構思前,馮遠幾乎不動筆。“我認為技法在創作中一定是第二位的,是服從創作內容需要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技藝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馮遠有20年的創作生涯在行政崗位上度過。工作為馮遠創造了與大師學習、交流的機會,而走基層讓他更完整地呈現時代風貌。在馮遠看來,藝術創作應該有更大的社會意義,他2009年反映民工精神狀態的作品《我們》就與工作賦予他的使命感有關。
“藝術家需更多熱情,二者時有矛盾。藝術家更敏感、敏銳、敏捷。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東西,就是敏感;善于將生活中的美放大,就是敏銳;敏捷則是有感受時立刻構思變成作品,抓住即逝的東西。”馮遠講述了藝術家和公職人員的不同。而對自己截至目前的創作,馮遠幽默地給自己打分:“王婆賣瓜自賣自夸,85分左右吧。”
談未來離開行政崗位彌補已逝時間
四十年來,缺少創作時間是馮遠最大的憾事,“我現在相當于在做兩份工作,公職人員和藝術家,所以要提高工作效率,不出差的話晚上減少應酬,盡量從事創作。”馮遠工作之外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做家務,都用在了創作上。正是這樣,四十年來馮遠從未停下畫筆,每年都有令人驚喜的新作,作品也得到了市場認可。2011年10月30日馮遠的《紅樓夢十二金釵》以563.5萬元人民幣在拍賣會上成交。在馮遠看來,“市場價格是浮云,創作出好的作品才是藝術家的最大使命。”
“如果活80-85歲,還有10年-15年可以創作。”對于未來的生活,馮遠充滿期待,如果離開行政工作崗位,就會有較充裕的時間進行創作,他希望通過努力,用作品來彌補失去的時間。“到那時候,想每隔一段時間做一個階段性展覽。”
創作十問
1.主要通過什么方式豐富創作
看書,別人推薦好的書都讀。
2.每天都會畫畫嗎只要有空就會畫畫。3.在哪里畫畫家里。
4.是否有時間出去寫生
基本沒有,網絡等都可以成為信息來源。
5.創作時長
小的一晚上就可以。6.是否有靈感迸發的時候
有,隨時隨地有靈感就會記下。
7.《我們》的創作靈感來源
在網絡上看到民工寫的詩,有感而作。
8.人物畫如何創新當代人物畫和古代人物畫完全不一樣,就是種創新
9.你自己如何創新
創新的方式多種多樣,看我的畫展就知道我的創新了。
10.創作過程中的轉變
更多注重人的因素,關注社會民生。
人物小傳
馮遠,1952年生于上海。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馮遠畫作曾入選第五、七、八、九屆全國美展,獲多類獎項十余次。
(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