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翰教授曾多次來到杭州,與中國美術學院淵源頗深。去年,他將個人研究藏書112箱2000余冊捐贈給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不久的將來,在美院圖書館成立的高居翰閱覽室里,大家可以分享到這位美國教授的心意。
最后的牽掛是
制作中國美術史視頻
昨天中午,在藝術圈的微信與微博中,高居翰教授去世的消息在第一時間被廣泛傳播。震驚的同時,大家都希望這也許是個“誤會”。但隨后,在國際長途中,目前身在加州的藝術史家曹星原女士,向本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
此時,高居翰的個人主頁上,他最新的幾篇博客仿佛還帶著他的體溫。最后的文字——2014年1月10日的那篇“病榻上的博客”中,他再次懊惱自己“總是被困在床上,而且不得不意識到這就是我的未來?!?/p>
高居翰行動不便臥床已久,最近似乎對自己的離開有了預感,在博客里,他還談到了死亡。他說自己恐懼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無法正常工作,尤其放心不下的,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工作——將自己關于中國美術史的成果與心得用視頻記錄,通過網(wǎng)絡傳播給全世界有心了解中國美術史的人。現(xiàn)在,打開美院圖書館官網(wǎng),已經(jīng)可以看到高居翰教授的講座視頻。
他還談到去年剛剛去世的英國漢學家蘇立文,他們是老朋友。而如今,他們在天堂相會了。
這個美國人
酷愛中國藝術
高居翰教授1926年出生于美國加州,英文名原是James Cahill,他曾長期擔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藝術史教授、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對于中國繪畫史而言,弗利爾美術館的地位非比尋常,這里收藏有1200件中國繪畫,屬于美國之最。
高居翰的著作曾被多次出版,擁有極大的讀者群和影響力。他運用風格分析方法研究中國美術史,在世界范圍內(nèi)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
今天我們能夠在書店里買到這些中文版著作,與高居翰的學生,臺灣著名學者王嘉驥先生前后耗費七年時間的編輯、整理、翻譯和出版有關。1994年,在王嘉驥等人的努力下,高居翰的這套中文版著作首先在臺灣出版。
昨天在電話里,王嘉驥回憶起老師的點滴:“高先生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人。很多人剛開始接觸他,會覺得很難跟得上,因為他的思考很快。他不管走到哪里,筆記一定做到哪里,很多人愿意給他看自己的收藏,他一見到就立刻做筆記。”
他認為,高居翰用西方的實證方法,將中國歷史上的藝術家與其作品真正銜接起來。而這些與他本身的天賦有關。
“用中國人的話來講,高先生是一個博聞強記的人。他記憶力非常好,過目不忘,看過的作品細節(jié),就好像照片一樣清晰記錄在腦子里,這是做藝術史研究很重要的特質(zhì)。他在人文領域里涉獵極廣,不止于中國繪畫史這個范疇,還有西方的、音樂的,所以他常常在寫作上用到音樂上的典故做類比。比如說,他用西方音樂來談董其昌,很特別。他的文字特別好,所以,他的著作翻譯起來難度特別高?!?/p>
王嘉驥感受到的高居翰,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他常常說,你們中國人自己還不夠了解自己的傳統(tǒng)有多好。他后來的課就沒有再往20世紀之后深入,他覺得還是中國古代比較精彩。”
中國美院
將設高居翰閱覽室
高居翰先生與中國美術學院淵源很深。
自上世紀80年代起,他多次來到杭州,與中國美術學院保持了長期的學術交流和往來。他先后多次來講學,還是1997年美院設立“潘天壽紀念講座”后的第一位受邀主講人。
一來一往間,他與美院多位教授間也有了常年的私交。1989年,書法家王冬齡教授前往美國講學時,便曾受他邀請前去伯克利講座,并前往他家中拜訪,王冬齡還記得他客廳里掛著的張瑞圖書法作品。而著名學者范景中、洪再新等教授,也都與高居翰教授有著長久的友誼。早前剛剛去世的王伯敏教授的家中,也珍藏著高居翰前來拜訪的合影。
去年,在范景中等教授的促成下,高居翰先生捐贈給美院一大批個人研究藏書,這是繼2007年貢布里希捐贈圖書之后,美院圖書館接受的又一筆由國際頂尖藝術史學者捐贈的專業(yè)藝術圖書。美院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開放高居翰閱覽室,與更多的人分享。
去年3月,美院圖書館館長張堅教授等老師組成團隊,用20多天時間在伯克利整理這些書籍,他們也成為美院最后親見高居翰的幾位老師。張堅記得,與這些書籍分別那天,高居翰站在自家的小樓門口,與這些陪伴了他幾十年的老朋友們揮手告別,說:“Farewell, my friends.”(再見了,我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