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一場名為“超然”的中國油畫名家邀請展在位于北京高碑店吉里藝術區的勢象空間拉開帷幕。這次展覽匯聚了徐芒耀、楊飛云、郭潤文、冷軍、李貴君、朱春林、常磊七位中國寫實畫壇的代表藝術家,展覽共展出了他們近年來的新作40余幅。對于創作周期較長的寫實油畫來說,可謂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
藝術中國現場對參展藝術家、中國油畫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磊進行采訪,以下為采訪實錄:
藝術中國:今天的藝術環境越來越多元化,您怎么看寫實油畫在當下的處境?
常磊:我認為,我們過去在1970、1980年代曾談多元,1990年代和2000年代也談多元,那時我們往往是一種一元的觀念,老覺得某些方式是腐朽的,比如說寫實藝術。現在大家在觀念上真正回歸到了一個多元的狀態。藝術不是科學,因為科學有一個優劣性能的比較,比如說現在的汽車比過去的好,現在手機的通信系統比過去的模擬時代要好等等。但是藝術不是這樣,藝術和科學是兩個系統。我們絕不能說現在的藝術比古希臘的好,只能說二者不一樣,展現了不同時代人的風采和人文精神。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每個藝術家都應該非常真誠,堅守每一個人對自己生命和世界的感受,來表達自己的體驗。進化論的觀點不適用于藝術領域。我經常在跟學生上課的時候我說,比如陶器和瓷器,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瓷器在生活的便利性和先進性上,要優于陶器。但是呢,在橫向的文化比較上,它們是并列的,陶器的美感瓷器取代不了,就我個人來說我愿意欣賞陶器,我覺得它很豐富。但我也愿意欣賞瓷器,它們不一樣。
藝術中國:這次展覽的作品,您如何挑選?
常磊:寫實油畫的創作速度比較慢,其實最終一年也畫不了幾張畫。我們看記載,說列賓七年花了一張《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我肯定還是挑選既有的相對能代表我的面貌的,也不一定是我最好的作品,但我盡可能選最好的,當然這個最好也很難判斷,也許是我的判斷也許是別人的判斷。
藝術中國:對于展覽的主題“超然”您怎么理解?
常磊:可能“超然”的本意是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我覺得在我們看來還是“源于自然”,表達在自然當中的一個體驗。比如攝影,為什么會有攝影藝術呢?按理說攝影本身就是記錄生活,就不需要藝術了。可是機器記載的物象在經過人的一系列的光學調整之后,就成了一個藝術處理,這就是“超然”。何況繪畫,繪畫一定是“超然”的,一定是超越自然的。所以我們盡可能在源于自然、順從自然,并且超越自然的基礎上來表達我們自己。
藝術中國:您如何追求自己的風格?
常磊:坦率地說真的談不上,我也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只能說繪畫的感受。我每一次畫都極其吃力。畫家一方面是直覺,一方面是經驗。當我畫畫的時候我經常覺得我想使用我的經驗,但我的經驗經常使用不了,因為我有一個先覺的觀念,還是要捕捉最鮮活的直覺。 比如說我面對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光源環境下換了一個不同的對象,那么我按照既定的經驗來制作的話這就變成一個工廠程序了,我盡可能來捕捉這個獨立的個體所具備的特殊精神氣質,以及帶給我的感受。我盡可能捕捉它,然后把它鮮活地表達出來,這從邏輯上來說是兩分的,既是對象又是自己,事實上是一體的,也就是這張作品,但是在很多時候我覺得很吃力很難做到,甚至于我能做到想象當中的80、90%就算不錯了。
藝術中國: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畫畫?
常磊:對,竭盡全力,甚至筋疲力盡最后非常沮喪,這都是經常有的情緒,經常覺得這張畫失敗了,可是過一段時間在看似乎也沒失敗,經常會有這種感覺。
參展藝術家、中國油畫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磊接受藝術中國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