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英國利物浦電屏幕上,一頭棕色泰迪熊在燈火通明的柏林國家美術館寬敞、空曠的玻璃大廳內踱步、張望、躺倒、爬起,還不時向玻璃窗外的行人打個招呼……
這段被命名為《睡夢者》的錄像是角逐英國最前衛、也是最受爭議的現代藝術獎——透納獎的4位藝術家的作品之一。
這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錄像表現的是英國現代藝術家馬克·沃林格2004年到2005年在柏林生活期間對冷戰和冷戰之后的柏林的特殊理解,而扮演棕熊的就是藝術家本人。
在4位參賽藝術家的作品中,要數出生于烏干達的女藝術家扎里娜·碧姆吉的作品最易懂。她的參賽作品為照片,多數是通過非洲或印度的建筑或器物反映她對這些地方人文、社會以及歷史的理解。
也許是因為過于前衛,英國藝術家內森·科利的作品讓不少參加預展的記者感到納悶:大廳里一個由直徑一寸的鐵管搭建的架子上,安放了3行由燈泡組成的英文字:“這里不會有奇跡”。
一件件令人費解的作品也許能解釋透納獎為何歷來備受爭議。透納獎設立于1984年,以英國繪畫大師威廉·透納命名,目的是鼓勵“創新”藝術。該獎每年在倫敦舉行,獲大獎者將得到2.5萬英鎊獎金,其他3名入圍者各得5000英鎊。(馬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