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產品要想賣個好價錢,需要包裝。一位明星要想討個高額出場費,需要包裝。而如今,包裝的概念已經遠遠大于它的本意了,就連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都需要包裝了。《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少林·禪宗》音樂大典,隨著張藝謀、譚盾等藝術大師的參與,越來越多的人工奇跡正在一個個實現。
從旅游歌曲到包裝山水
改革開放之后,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各地政府除了繼續工業、農業這些主業之外,眼光也開始投向了本地險峻秀美的山山水水,于是旅游產業很快發展起來有的地方甚至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為了吸引海內外游客的光臨,還產生了一批以特定旅游景觀為主題創作的音樂作品,如《太陽島上》、《請到天涯海角來》、《太湖美》、《莫愁啊,莫愁》等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至今傳唱不衰。據說,當年很多游客都是聽了某首優美的歌曲而慕名前往的。不過,這幾年隨著包裝一詞意義的延展,山水也開始作為一種商品被藝術地包裝起來。于是,張藝謀來了,譚盾來了,甲丁也來了,在他們極富想像力的藝術思維中,自然造化的山水被打造出許多人間奇跡。
如此包裝·進化
天地做劇場的實景演出
較早寄情于山水之間的當屬大導演張藝謀。有了以往在太廟和國外做實景演出歌劇《圖蘭朵》的經驗和興趣,在一部接一部的電影拍攝之余,張藝謀的眼光轉向了山清水秀的漓江。于是,一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誕生了。在這里,張藝謀充分利用了廣西桂林陽朔的原址地形地貌特點,以12座遠近錯落的山峰為背景,以岸上的梯田為看臺,使身著民族特色服裝的演員和席地而坐的觀眾完全在音樂中縱情于山水間。為了讓它的音樂更好聽,老謀子還特別邀請了齊秦、劉豫、劉歡、阿里郎和竇唯等音樂人來與他共同完成藝術作品的建構。至今,《印象·劉三姐》已經成為當地最重要的一個人文景觀,為當地創收無數。見到這一人文景觀帶來的顯著經濟效益,全國10余個省市,甚至國際知名景點都向他投來“橄欖枝”,邀請他在當地再建“印象”系列。但老謀子在選擇上極為謹慎,當杭州市向他發出邀請時,他都不敢一口答應,直至運作了一年多,許多技術問題得到解決以后,才對外公布圍繞“水”字做文章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西湖》正式啟動。至此,老謀子的山水癮顯然還沒完,今年他帶著創作團隊又馬不停蹄地來到麗江,雪山、古城又成為他的創作素材。繼《印象·劉三姐》之后的又一臺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又要出爐了。
《印象·劉三姐》是這場旅游景點包裝進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作品,從策劃目的、操作過程、經濟效益來說,都相當成功。藝術為皮,商業為骨,難怪后來有那么多跟風的項目。
讓自然界奏出音樂來
可是就在《印象·麗江》正在云南緊鑼密鼓地創作時,極具經濟頭腦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將具有國際聲望的作曲家譚盾請到河南,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請譚盾來包裝嵩山,一個以實景音樂演出為主的《少林·禪宗》音樂大典在上月正式啟動。譚盾是個音樂家,不過這次他要當“畫家”和設計師了。在譚盾所描繪的藍圖中,《少林·禪宗》音樂大典的現場氣氛是,用石山為樂器,流水當琴弦,加上現場的風聲、蟲語、風鈴等等,創造出和諧自然的“綠色音樂”。隨著音樂,1000名少林武僧現場進行武術表演,而少林寺僧侶樂團也將現場唱誦。如此眾多的少林僧人同臺表演,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次。除此以外,主創者還計劃在演出現場劃出一塊600畝地的范圍,力爭打造一個禪宗休閑區。除了演出,還要在這600畝地里建男女分住的禪院,人們在這里吃齋飯,洗禪泉,同時還可以聽禪師講佛教文化。此外,觀眾還可以換上禪袍、拄上禪杖,去看這場關于禪宗的演出,最后還可以買張CD帶回家。他們甚至還要打造禪宗第一街,路旁有錯落的店鋪,出售禪茶、素餅和禪袍,減弱少林寺那種刀光劍影的概念。整個禪宗休閑區全部建造下來將耗資3.5億元。
大會堂里
聽黃山看黃山聞黃山
2004年7月初,一支由宋小明、車行、王佑貴、卞留念等12位中國頂級的詞曲作家、音樂制作人、樂評人、活動策劃人組成的龐大采風團赴黃山采風、創作。神奇秀麗的黃山風光,尤其是被譽為黃山“四絕”的神奇的黃山松、絕妙的黃山石、多情的黃山云、靈秀的黃山泉,大大激發了這些藝術家們的創作欲望和激情。回到北京后不久,一個大膽的構思在總導演甲丁的腦海中誕生了,像黃山這樣大氣的景區,單靠一兩首單曲,很難有整體的表現,可以集眾人之力,通過組歌的形式來表現黃山,寫一組《黃山大合唱》。按理說,以奇松異石著稱的黃山應當不缺游客,但是藝術包裝山水的宣傳效果果然見奇效,于是藝術家們的創作也正契合了黃山當地政府的想法。這個演出沒有在黃山,而是放在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盡管不是實景演出,但是晚會運用了許多科技手段讓人們感受現場的氛圍。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等黃山“五絕”組成的美麗畫卷,通過寬16米、高9米的大屏幕在眼前徐徐展開,同時現場還不斷釋放水霧和香味劑。據說,當地政府抓緊《黃山大合唱》演出的契機,開展和組織了很多相關活動取得顯著收效,截至10月19日上午9時,進山人數突破150萬,同比2004年增加了80483人,增長率為5.7%。
如此包裝·呼吁
包裝山水更要善待山水
漓江、麗江、玉龍雪山、少林寺、西湖這些聽著耳熟的自然景點,再過不了多久都要出現一個與自然景觀相呼應的實景演出現場,人們再看山看水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這些藝術大師們的作品,可謂是一舉兩得。相信,到此一游的人們大都會說不虛此行。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在自然環境下“開鑿”出來的人文景觀,對于周邊環境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人們期待著這些“印象”和“大典”的早日完工,但是人們也希望創造者們在藝術包裝山水的同時,也一定要善待這里的一草一木、這里的山山水水。信報記者 張學軍 宗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