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的“情系白樺林——1990年代后留俄美術家聯展”將于2012年7月11日至7月19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美術走過了波瀾壯闊的西學之路,經過幾代人的艱苦探索形成的以西補中的美術創作,已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建國以后,受特殊歷史原因的影響,蘇聯文化藝術對中國的美術和美術教育產生了全面的影響,在藝術多元化格局的今天,在經典藝術教育和當代歐美藝術思潮不斷地碰撞交流中,對俄羅斯藝術的學習繼續在進行。
春曉 王少倫
此次展覽由奚靜之先生擔任學術主持,經展覽學術委員會審定,在全國范圍內邀請參展美術家共計44人,展出作品包括油畫、水彩、雕塑等近百件,首次全面地反映了1990年代后留學俄羅斯的中國美術家群體的創作風貌,在他們的作品里,我們既能看到傳統現實主義藝術的嚴謹與細膩,同時也能感受到全新的藝術語匯的表達和帶來的沖擊。
參加“1990年代后留俄美術家聯展”的作者,均是近二十多年來在俄羅斯受過藝術教育,回國后取得一定成就的中青年美術家。
新中國成立之后,從1953年起,政府開始陸續派遣留學生去蘇聯高等美術學院學習油畫、版畫、雕塑、舞臺美術設計和美術歷史與理論。這批留學生學成回國后,分別在全國一些高等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機構和有關部門工作,對我國的美術教育、創作和理論研究,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進入90年代之后,留俄學習美術人數逐漸增加,同時還包括一些訪問學者。除了一些由政府公派的學生外,出現了大量自費生。他們主要在負有盛名的圣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和莫斯科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學習。列賓美術學院成立于1757年,是舊俄時代的皇家美術學院,以培養學生堅實的寫實造型和創作能力馳名世界。蘇里科夫美術學院是在19世紀“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筑學校”基礎上,于1948年擴建和重新命名的。隨著莫斯科城市的興起和在俄羅斯地位的增強,蘇里科夫美術學院的教學和創作日益活躍,師資力量也不斷充實壯大。
圓明園劫難 孫韜
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家和社會大眾通過各種渠道與俄國美術進行交流,當然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是人員的交往。幾代中國留學生在接受俄國美術教學與創作經驗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繼20世紀50-60年代第一代留蘇美術家羅工柳、錢紹武、全山石等三十多人之后,近二十多年來留俄的第二、三代美術家成為活躍在當代我國美術教學和創作崗位上的生力軍。“情系白樺林——1990年代后留俄美術家聯展”,正是為這些藝術家搭建的一個展示藝術才智的平臺。
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白樺樹無所不在,她美麗、自信、風姿綽約,是智慧的俄羅斯民族及其文化的象征。負笈來這里取經的學子們,永遠懷著深情回憶他們在這里度過的難忘歲月和受到的教育。他們深知,只有把掌握的知識與藝術技巧,吸收和轉化為自己的經驗,結合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現實,才能有真正的藝術創造,這也是對俄羅斯師友們最好的回報。
在當今世界藝術多元化的格局中,俄羅斯美術仍然有其獨特的地位。俄羅斯高等美術學府仍然十分重視學生造型基礎的訓練。許多優秀的俄羅斯美術家堅守自己的藝術理想,繼續著真誠而艱苦的藝術探索,并有不少新的創造成果。
參加這次聯展的有已經取得杰出成就的藝術家,也有不少有藝術潛力的后起之秀。他們的作品風格面貌多樣,審美追求也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在領會和掌握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西方古典和現代藝術技巧的同時,努力賦予作品以我們時代和我們民族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