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g4keu"></button>
  • <rt id="g4keu"><acronym id="g4keu"></acronym></rt>
  • “后視覺設計”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8 14:26:10 |
    文章來源: 視覺中國

    一直想透過某種方式,把自己對視覺設計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梳理一番。同時目前團隊里的視覺設計師,大多有一些共同的苦惱、疑惑和對前景的不明晰。希望我的這些理解和看法對大家有所啟發(fā),能讓大家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有更深入的思考。

    視覺設計已死

    這是我在某設計師群里說的一句話,里面有一個多年從事運營視覺設計的同學,立馬跳出來反駁。我非常理解,無端端的告知別人其賴以生存的飯碗已經(jīng)不保,誰都會下意識反擊的。然而我所指的,是那種“美工”式視覺設計的死亡(不僅死了,而且死了相當長的時間了)。

    視覺設計如果直譯為英文,最貼切的應該是“Visual Design”,但無論是Fi ,還是CDC ,你都找不到這個字眼所描述的職位。你也可以從Google對這個詞的收錄情況去看下,有多少企業(yè)是用這個詞來描述你的工作的。相對來說,網(wǎng)絡公司的視覺設計師們更多的被稱為Web Designer or User Interface Designer,或者干脆就叫做Designer。很顯然,這里面所包含的絕對不止有“Visual Design”。正如Mark Boulton說的那樣: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里沒有也不該有單純只做“美化”工作的人或職位,即沒有單純的Visual Design or Visual Designer。即使在最接近的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領域,設計師也做了諸如客戶溝通、創(chuàng)意、原型、設計執(zhí)行等綜合性的工作。

    但單純的“視覺設計(Visual Design)”在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設計領域確實出現(xiàn)過,在那個毫無美感的門戶時代初期,人們稱之為“美工”(盡管當時有很多人是毫無美術專業(yè)背景的)。但很快的,視覺設計師們就開始排斥這個稱謂了,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作遠遠超出了“視覺美化”的范疇。

    用戶圖形界面設計雖然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就融通了傳統(tǒng)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并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但在Web2.0狂潮之后,整個視覺設計風潮更迭的速度已明顯回落(你看看Facebook和Twitter已經(jīng)多少年沒進行過大的視覺風格更換了)。沒有了新的視覺設計風潮更迭,也就不需要人來專門對產(chǎn)品的視覺風格進行更換和整改。

    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視覺設計對于受眾,就如同泛濫的好萊塢特效一般:大家對各種視覺表現(xiàn)已經(jīng)司空見慣,企業(yè)和用戶都已經(jīng)開始關注更深層次的產(chǎn)品體驗,而非表面的視覺沖擊。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早已使得“視覺設計”與“用戶體驗”密不可分、“用戶體驗”也無法與“產(chǎn)品探索”相割裂。不得不說,自打“用戶體驗”出現(xiàn)之時,憑借各種技巧、技法去做純粹美化的那種“視覺設計”就已經(jīng)開始消亡了。

    重審視覺設計

    分工細化是一個行業(yè)進步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用戶研究工程師這些體驗設計相關的職位一定會持續(xù)存在。但正如MARTY CAGAN在《啟示錄》中說到的:產(chǎn)品體驗設計的視覺設計部分是可以外包的,而交互設計或用戶研究工作建議公司內(nèi)部團隊來做,因為這些工作需要那些對產(chǎn)品(和用戶)有足夠深入了解和認知的人來做,同時它們也是你產(chǎn)品差異化競爭(核心用戶體驗)的一部分。現(xiàn)實就是如此殘酷:視覺設計相比用戶研究和交互設計,在整個體驗設計中的地位更為次要,因為“感官”在多數(shù)產(chǎn)品中不是最為核心的體驗要素。“我們的工作只是錦上添花啊”,正如許多視覺設計師自己所感嘆的那樣。盡管這樣的認識有失偏頗,但卻不是毫無道理。

    我所理解的視覺設計,實際上要做好這么幾件事兒:透過視覺手段依據(jù)交互設計(或單純的視覺流向)來制造視覺層次;制定視覺規(guī)范實現(xiàn)視覺語言的一致性(視覺規(guī)范);為瀏覽或使用制造舒適的視覺感受;制造視覺愉悅感;制造視覺品牌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你也可以用它們作為視覺評審的準則,一個好的界面視覺設計作品一定具有與之相對應的多條屬性)有一定專業(yè)基礎的設計師,要做到前兩條應該相對容易,甚至好一些的能做到前三條。而“愉悅感”和“品牌”會非常的隱性,因無法量化和作為附加值屬性而被習慣性忽略。

    無可回避的苦楚

    專業(yè)被侵犯、被老板的喜好所左右、評審的不和諧、職業(yè)前景的迷茫…所有的一切將會長期存在。想到這里,只能丟下兩個字:“Bitter B!”痛哭流涕之余,來看看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一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審美標準和偏好(包括視覺設計師自己),而且自信于自己的審美情趣的正確性和普適性(所以幾乎公司的每個人,包括保安和清潔阿姨都能夠對你的視覺設計稿進行評述);二是視覺設計所承載的價值,在很多時候是無法量化的,這就造成話語權的缺失并經(jīng)受不起挑戰(zhàn)。

    關于審美有這么一個觀點,不知道大家認同與否:“真正”美的事物,是能夠獲得大多數(shù)人的喜愛的。換句話說,即是“美”有著共性和規(guī)律的。那么把握好這些共性和規(guī)律并加以靈活運用,理論上就可以讓設計方案獲得更多人(目標用戶)的認同(單從視覺表現(xiàn)上來說)。事實上這方面的積累已經(jīng)不少了,有如黃金比例的構圖方法、色彩心理學和搭配原則、柵格化排版以及對齊方式、美學相關的基礎研究…可見視覺設計方法是有道可循的,然而除此之外呢?

    在使用這些方法之前,我們會先透過用戶調(diào)研做定量分析、用戶訪談或圖片篩選去做定性分析,或是根據(jù)用戶畫像來歸結出關鍵詞,進而推導出用戶的視覺偏好。我們還要做“競品”分析、與產(chǎn)品經(jīng)理溝通他們對產(chǎn)品視覺展現(xiàn)的期望、綜合商業(yè)策略和公司企圖傳達的(品牌)視覺印象…所有的一切,只能說你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你無法透過以上方法得到一個“確切”的RGB色彩值。即使能得到,不同的設計師去做仍然會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配色方案。簡而言之,你只能無限接近那個模糊的“最佳”方案,你卻無法斷定它在哪里。你用了一系列理性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最后得到的卻是一個“相對確鑿”的感性結果。難怪當Google 企圖“絕對化”這種設計結果的時候,會把設計師給折磨瘋了。

    關于自身價值的量化問題,這其實不單是視覺設計的薄弱之處。整個用戶體驗設計都在為此傷腦筋,否則設計師們就不會時常因為自己的話語權喪失而黯然神傷了。產(chǎn)品經(jīng)理在為市場份額和客戶數(shù)量負責、運營人員在為市場反饋和用戶投訴負責、開發(fā)工程師和測試工程師在為Bug檢修和系統(tǒng)運轉情況負責。而體驗設計師們呢?理所當然的為“用戶體驗”負責。這便出現(xiàn)了問題:一是“用戶體驗”本身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設計師們所負責的只是這個龐大“體驗”集群中的一部分,即是說“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工作”。用戶體驗貫穿了產(chǎn)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設計師所能左右的,僅僅是在特定場景下完成某個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用戶的效率和愉悅程度。二是“用戶體驗”所帶來的結果是隱性的。效率和愉悅程度的變化一定會反映在點擊量、轉化率、客戶數(shù)量、客戶反饋等數(shù)據(jù)中,但這些數(shù)據(jù)的變化絕對不是純粹由用戶體驗所導致的,(相反在很多時候它與數(shù)據(jù)變化的關聯(lián)并不大)其它多種因素參雜在了一起,使得你無法分離。即便是A/B Test,也如吳卓浩所說的那樣:你無法只改變用戶體驗相關的條件而保證其它條件完全一致。你也許會反駁我說Google的HEART模型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確立設計目標,并能大致量化一部分設計價值。但如果要再從這些價值里面去分離視覺設計的效用呢:改變一個按鈕的顏色或質感比起改變它的位置,所帶來的影響更難以量化。

    專家定律

    “不可能一直做視覺設計,對吧?”這是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其背后的潛臺詞是:做了N年設計后,技術進步放緩,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一定輸給后來者,遲早要被淘汰。這個問題可以這么來思考:一個行業(yè)需要專家么?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依照一萬小時定律,你從事視覺設計工作十年,便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那你的競爭力起碼在你的職業(yè)生涯頭十年,是不斷得到增強而非減弱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一個比較有“天賦”的畢業(yè)生,工作三年后,作品的視覺表現(xiàn)力就已經(jīng)和公司的資深設計師不相上下了。甚至由于他更年輕更能“感知”潮流,相比資深設計師其作品更為“時尚”。這似乎違背了一萬小時定律,你的優(yōu)勢被入行三年的人給打破了。事實真的如此么?或許他用色比你更大膽、手法比你更創(chuàng)新、使用元素比你更潮流,看上去更具“感官效果”。但設計不是創(chuàng)作,對么?

    更資深的設計師色彩運用一定更為考究、版式更為合理、對技術標準和可實現(xiàn)性考慮更為周全,你更了解用戶是誰,他們更喜歡更習慣看到什么,怎么看的…對于同一個設計需求,你的方案考慮的更為深入和全面,更具說服力。相對效果堆砌,你更懂得做減法而不是加法。(這往往是一個“設計能力深入”的分界線)與此同時,你具有更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對行業(yè)對產(chǎn)品有更深入的洞察和見解…當你真正往一個專家的方向在要求自己,并為之努力付出,三年和十年一定會有本質的差別。

    我認識有不少的同學,從事了兩三年視覺設計后便轉崗去做了交互。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厭倦了我前面所提到的“不可回避的苦楚”。去到體驗設計更上游的環(huán)節(jié),工作內(nèi)容也轉變成了邏輯和結構化思維,卻仍舊無法擺脫價值無法量化的尷尬,話語權也沒比視覺設計師多多少。也有不少同學做了設計管理,這似乎從“不能一直做XX技術”的噩夢里得到了解脫,回頭卻發(fā)現(xiàn)陷入了另一個尷尬的境地:驅動一群人做設計顯然比只驅動自己來得困難;仍然要面對價值量化的困境(往往是體驗部門受不受重視、能否掌握主動權的關鍵);技術和管理兩者都不能耽誤;運氣不好還要面對人事和權力爭斗…與這兩者相比,較少的一部分同學去做了產(chǎn)品經(jīng)理,究其原因估計是相對的專業(yè)跨度更大,體驗設計經(jīng)驗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形成優(yōu)勢。轉換角色的好處顯而易見,專業(yè)背景的融通能讓你多角度思考問題,更容易去優(yōu)化流程、應對復雜多變的狀況。壞處便是你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逐步打造你在“新”領域的競爭力,踏上另一條專家之路。

    做出選擇是需要決心,但堅持自己的選擇并全力付出卻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真实男女xx00动态图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 欧美综合国产精品日韩一|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18在线观看| 91丨九色丨蝌蚪3p|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 午夜在线播放免费高清观看|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黑料不打烊最新地址| 欧美乱大交xxxxx另类|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青柠视频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2022国产精品最新在线| 歪歪漫画在线观看页面免费漫画入口弹窗秋蝉| 国产网址在线观看|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日本成熟电影不卡www|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专区| 日本xxwwxxww在线视频免费| 久久国产亚洲电影天堂| 日本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aⅴ一区二区三区无卡无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白医生的控制欲|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mba| 青春禁区视频在线观看8下载|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