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十大美術館館長
說起中國國立美術館,如果從1936 年建館的江蘇美術館算起,已經有著77 年的歷史。但細究起來,國立美術館真正發揮作用,還是近幾年的事。在上個世紀,大部分的國立美術館都只能說是放畫的倉庫,最多算是一座掛著畫的房子,偶爾拿出館藏做展覽,有時只是為了防止作品發霉。
而政府撥款主要用于員工開支,收藏與保管很多時候還需要靠出租展廳的收入——直至目前,中國還有這樣的美術館存在。捐贈者埋怨作品捐出后就不見天日,公眾遺憾看不到好的展覽。即使美術館策劃了一個優秀的大展,通常都會因為資金問題,擱置許久。然而,就在最近幾年,中國正有一大批美術館,在其館長的帶領下,展示出更多的創新與發展。
這些新一代的館長,不僅是經營者、策展人、藝術家和學者,更多時候,他們與企業家談展覽的贊助,仔細考究展覽作品的調換,修改與合作方的合同。甚至,他們有時還要檢查展廳廁所的衛生——即使這樣,他們還是享受這份快樂。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多數館長都表示隨著國家對文化越來越重視,目前資金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
2011 年與2012 年,文化部組織專家對中國公立美術館進行幾輪考察與評選,評選出中國十大美術館。2013 年1 月18 日,在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的努力下,十大國立美術館的館長首次聚齊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在北京的聯合展覽前,有的美術館派人提前到中國美術館偵查其他美術館的展覽策劃以及計劃陳列的館藏,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定位——一場展覽儼然成了一場PK 大戰,館長們樂在其中,他們迷戀于競爭與挑戰,也享受于PK 中交流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