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現超常"藝考熱" 考生增幅高達56%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19日向記者透露,山東省高考的藝術類報考人數連年走高,2005年達到了14.6萬人,與去年相比增幅高達56%.這一現象在全國帶有普遍性,引起教育界關注。
作為全國最大的藝術高考生源地區,近年來全國藝術院校和綜合大學紛紛在山東設立專業考點。統計表明,近十年來,山東藝術類考生每年都在攀升,2002年為3.2萬人,次年達到5.6萬余人,2004年猛增至9.3萬人,今年又達到創紀錄的14.6萬人。
據潘魯生博士介紹,"藝考熱"持續升溫,首先是藝術院校擴招勢頭強勁的直接結果。在大學設置的各種專業中,發展最快的就是藝術學科,從藝術類專業的招生統計數字來看,山東省1998年錄取藝術類考生只有3800多人,到2004年就超過了4.7萬人,增長了12.2倍。
但與藝術院校擴招的規模和速度相比,藝術生源擴張的規模和速度要大得多。從錄取比例看,目前山東藝術高考生的錄取難度已超過文理科普通高考生。"藝考熱"表現出一定的非理性特點,反映出高考的一些深層次矛盾。種種跡象表明,在現有高考制度下,升學率仍是唯一導向,追求升學率仍是學校、考生和家長最大的壓力。
有關專家認為,"藝考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解決考生目前的升學問題,同時面臨今后一個時期的社會就業指導問題。他說,自2002年起山東有的地市藝術類本科錄取人數就已超過文科類,這一現象應當引起教育部門注意。
藝術教育怪現象:成績差就轉"藝術班"
一個時期以來,因為藝術類高考文化課分數相對偏低,許多中學便將文理科成績一般的學生轉入"藝術班"。山東有些縣市的中學還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將某個分數線以下的同學整體劃出,強行組建新的"藝術班"。有關專家認為,這樣的中學藝術教育已誤入歧途。
山東工藝學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博士說,中學強制組藝術班不符合藝術教育的規律,短期雖能達到"升學"的目的,但抹殺了藝術教育的本質意義,不宜提倡。
藝術院校的專家指出,藝術考生首先要愛好自己選擇的專業,具有一定的天賦,具備專業的培訓環境和專業學習的條件。一些中學藝術考生的整體組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特長發展,個人的選擇往往是被動的。
據悉,山東有的地市教育主管部門針對"藝考熱",已出臺嚴禁成績不夠文理科高考線的同學集體轉入藝術班的規定。
專家提醒:"報考藝術院校是高考捷徑"已成歷史
當前,社會上普遍認為藝術院校文化成績要求低,一些考生和家長紛紛把報考藝術院校作為高考捷徑。有關專家提醒說,其實這是一個時期的誤解。
從近兩年全國藝術院校錄取分數看,對文化成績的要求越來越高,甚至可以說,考生過了美術專業考試后,文化考試成績高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據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介紹,2004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化課加上數學成績的最低分數是440分,平均分數是520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設計類考生不含數學成績的文化課平均分數是390分,400分以上的考生達到了50%左右,相當一批考生與文理科本科線持平。可見藝術類考生的文化素質正在提高,而且今后還有逐年提高的趨勢。
專家提醒考生和家長,從高考難度看,目前藝考類的錄取比例已經低于普通文科和理科,認為藝術高考相對容易的觀點已成歷史。因此,考生改報藝術類專業宜慎重。
專家說,藝術需要天賦,更需要文化素養,從藝者要想有所作為就需要兩者兼備,缺一不可。真正的藝術大師在這兩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藝考熱"折射學生"技能就業"觀念提升
隨著高考和就業競爭加劇,人的技能素質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沒有一技之長很難就業。這成為"藝考熱"持續升溫的社會背景,反映了考生及家長開始重視技能學習的價值取向。
針對這一市場變化趨勢,藝術高校普遍根據學科和社會的需求調整專業布局和專業方向,以滿足社會對藝術人才不同層面的需求。
據記者了解,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近年來新開設了文物修復、設計管理、旅游產品設計、家具設計等專業方向,很受考生和社會歡迎。據介紹,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新開設的專業包括了集音樂、心理學、醫學為一體的音樂治療學;北京廣播學院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中新開設了文化經紀方向;北京電影學院在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開設了新媒體藝術方向。這些新上專業大多是社會所急需的,為考生提供了更多有指望的就業機會。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潘魯生說,隨著藝術學科與文科、工科等學科的相互交叉與融合,一些與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新的專業方向不斷涌現,如數字藝術、動畫藝術、多媒體藝術等專業已在綜合大學開始設置。
同時,由于我國電視業快速發展,與電視藝術相關的專業領域,也逐步從精英模式發展為大眾教育格局,一些文藝編輯、動畫藝術、音樂編導等專業的招生規模在逐年擴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考生希望學點"手藝",保證今后謀生的"飯碗"。而藝術類院校的技能屬性和職業屬性適應了這一要求。據了解,目前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相比其他傳統專業看好,且藝術生的謀生能力也明顯高于普通院校畢業生,這也是"藝考熱"的原因之一。
"藝考熱"彰顯精英教育走向大眾
有關專家認為,盡管近年來"藝考熱"超常升溫有一定的非理性色彩,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多年曾被視為生活奢侈品的藝術,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出身農村的李曉紅是山東臨沂人,她現在是山東一所藝術學院三年級的本科生。她說:"以前感覺藝術就像天使,離自己很遙遠,許多同學修了美術專業后,感覺身邊到處是藝術,整個觀察生活的方式都變了。"她說,自己最喜歡利用業余時間逛商店的小飾品專柜,周末還在一家"生活家居"店打工,自己的一些藝術創意常常得到老板的喝彩。
李曉紅說,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曾經被視為生活奢侈品的藝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從事藝術工作和學習藝術的人逐漸多起來也是一種必然的現象。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說,目前我國的高等藝術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并存、藝術與科技交融的發展時期,一些設計藝術學科已經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純藝術領域,藝術學科向著普及性、交叉性、邊緣性和大眾性發展。很多專業藝術院校紛紛拓展專業領域,增設理科類的藝術專業和課程,完善學科構建。近年來,理科的考生在藝術類考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今年山東省的14.6萬藝考大軍中就有2萬人是理科考生,可見文理科已融入新興的藝術學科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