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多年前,南宋亡國,建在紹興的皇陵僅有十分粗簡的厝葬,沒有任何石刻儀衛,成為中國帝王陵寢石刻史上的空白。
幸而浙東寧波城外東錢湖畔,留下了數百件標志著南宋文化鼎盛的墓道石刻,見證著延續了一個半世紀的南宋文化輝煌。
可歷經千年風雨滄桑,這些石刻群正遭受破壞,或被偷盜、或被毀損,有些石刻甚至成了筑堤壩的材料。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塵封的歷史被打開,一批批原本散落在山谷溝壑間的石像生(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的統稱)聚集到東錢湖畔的一個山坳內,時至今日,已有超過200件。
再過3個月,隨著東錢湖石刻公園的落成,200多件“江南兵馬俑”將集體亮相。
200多件文物“安營扎寨”
6日,記者來到位于東錢湖上水村附近的石刻公園。由于還在施工,除了小部分石像生已被安上底座,“站穩腳跟”,大多數石像生暫時躺在地上。
據負責現場施工的王先生介紹,公園占地約6.6公頃,投資高達2400萬元,自去年11月動工以來,目前已完成基礎工程和部分陳列場所建設,預計10月可正式向市民開放。
作為公園核心部分的石刻群,被集中在東區,其中一些石像生殘件將組成“歷史滄桑”主題,而80%以上的完整石像生將就著山勢集中“站位”。
這些800多歲的石像生,一件件雕刻精美,生動傳神:文臣頭戴峨冠,神情安泰;武將盔纓高翹,莊嚴敦厚;石馬鼻唇微翕,似乎還在喘息;石羊前屈低跪,表情溫婉;石虎蹲伏昂首,豎耳睜目。
岳飛坐像也要參考“它”
寧波市文保所副所長徐炯明介紹,石像生的主人大多姓史。歷史上,史氏家族是個“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北宋楊家將,南宋史家相”的顯赫門第,家族成員前后有40余人的墳墓在東錢湖一帶。他們生前鐘情東錢湖山光水色,死后在湖畔留下眾多的墓道石刻,包括文臣、武將、馬、虎、羊,分別寓意“忠、勇、節、義、孝”。
“北有兵馬俑,南有石刻群”,東錢湖石刻是南宋時期規模最大、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遺存,雕刻上承漢唐,下啟元明,造型準確,堪稱寫實主義杰作。徐炯明舉例說,兩年前,杭州討論擬修改岳王廟中岳飛坐像的服飾,專家提出岳飛服飾與歷史事實不符合,最重要的依據就是東錢湖的石刻。
他甚至認為,公園建成后,將與兵馬俑在中國構筑成南北兩大古代雕塑群坐標。
集中石像生屬“無奈之舉”
與氣勢磅礴的兵馬俑相比,東錢湖石刻公園將這么多石像生集中在一起,卻屬“無奈”。
徐炯明指著不遠處的石像生讓記者細看,這個3米多高的武將攔腰處有粘接過的痕跡,幾年前,有小偷將石像分成兩段,將上部分埋在田里,伺機出售,后被人發現,才得以重新站回“崗位”。
“來到這里的石像生,都有個不得已的原因,它們離開了最初的保護地,有的頭部被敲落,有的被截掉半身,有的甚至曾被水泥蓋上。為‘國寶’安全起見,我們才不得已將它們集中在一起。”徐炯明解釋說,原地保護才是最恰當的,因為只有這樣,文物的歷史信息才最完整,目前東錢湖附近還有200個石像生就屬原地保護。
用科技增強石頭的“抵抗力”
早在2001年,東錢湖石刻群已是國家文保單位,但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知。此次投巨資建公園,主辦方要將“江南兵馬俑”打造成旅游熱點,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味太濃了,對文物保護不見得是好事?!弊蛱?,寧波文保專家、最早發現東錢湖石刻群的楊古城老人,向記者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對此,徐炯明解釋說,石像生集中到公園后,將由專人管理,被盜竊、人為破壞的“警報”可以基本解除,同時公園還將與北大專家一起,對石刻文物進行清洗、加固、修補等,最終使石刻文物具備更強的“抵抗力”、“免疫力”?!跋M柚萍嫉牧α?,在遙遠的將來,人們還能讀到這些彌足珍貴的石頭史書?!?/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