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06臺北茶文化博覽會在臺北“小巨蛋”開幕。圖為業(yè)者在藏式帳篷里切磋西藏酥油茶的茶藝。
這里是一個茶文化的世界。這里是中國茶葉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
悠揚的古琴聲從茶館里傳出,撲鼻的茶香令人陶醉,陣陣的酥油茶味從藏式帳篷中溢出,榻榻米上的日本婦人身著和服,跪在地上展示日本茶道,別具風情的印度人在表演他們的茶技……
正在臺北小巨蛋展出的二00六臺北茶文化博覽會是一個中華民族悠久茶文化的大展示,也是一個領略異國茶文化的好時機。名茶薈萃,大飽眼福。
記者在博覽會現場看到,百年前臺灣茶產業(yè)的重要外銷窗口——貴德老街的風貌在這里重現,顯示了臺灣茶產業(yè)百年前就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一八六九年,英商約翰·杜德將臺灣烏龍茶運往紐約,開啟了臺灣茶外銷百年的史頁,極盛之期出口英國、加拿大、澳洲、俄國、土耳其、日本等多達八十余國。
正如馬英九市長在開幕式上用英語講話:臺北城因茶業(yè)外銷成為臺灣發(fā)展中心,“茶”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民眾在品茶的恬靜中看到自我。近來飲茶文化的多元化,珍珠奶茶風靡全球,連老外都愛喝,民眾可借茶博會找回漸失的品茶文化,并體驗“慢活”的簡單生活。
此次博覽會規(guī)劃為五個館區(qū),“臺灣找茶館”介紹臺灣茶的分布,“臺茶人文館”有六家資深茶道人士擺設茶席,并邀民眾品茗,“臺北新茶街”則有二十余家茶商進駐推廣茶產品?!笆澜顼L情茶”區(qū)設有印度、日本、英國、韓國和中國大陸的名茶精品。在這里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日治時代迄今約八十種臺灣珍貴茶具,如珍奇天目碗古壺首次登臺。
在博覽會上,記者感受著中華茶史的博大精深。清代詩人鄭板橋一首“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就是歷代騷人墨客寫茶詩中的一首杰作,它道盡了中華茶源遠流長,更訴說著中華茶文化意境之深遠。
人們在品茗之際,追憶著“茶圣”陸羽為中國茶文化的貢獻。他潛心寫作的茶文化傳世佳作《茶經》,奠定了茶文化的堅實基礎,堪稱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
在“臺灣找茶館”,可以領略臺灣茶的歷史和現實。清朝詩人王少濤曾寫道:“雨過千山翠,茶飄一路香。新蟬聲起處,余留滴斜陽。茶價今年好,山家焙制忙。白煙穿屋起,縷縷上高岡”。這首詩真實地再現了祖國寶島臺灣從北到南,大部分縣市都產茶,每到清明、冬雨時分,可謂一山過一山,茶飄一路香的意境。
博覽會現場請來的外國友人,無不被寶島茶道、茶文化所折服。記者看到,一批來自歐洲的女士品茗臺茶,有的瞇著眼睛,嘖嘖稱贊: “太好了,太好了!”陶醉在沁人心田的茶香之中,有的久久不愿離去,與臺灣茶葉業(yè)者切磋、交流,留連忘返……
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愛好,不同的信仰,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卻是共同的感受。
9月6日,2006臺北茶博覽會在臺北“小巨蛋”開幕。圖為“老外”品茶,露出陶醉的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