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春季藝術沙龍外景
文/于曉芹
2009(第七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15日在上海世貿商城開幕。博覽會展覽面積共8000平方米,參展畫廊80余家,較去年減少了20余家。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參展畫廊數量大幅減少,頂級畫廊更是難覓蹤影,相反拉丁美洲與日本藝術機構的參展數量卻有所增加。參展的作品雖然也有一些重量級藝術家的作品,如達利與日本的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村上隆等人的作品,但總體而言,各畫廊偏重于推出新的年輕藝術家。
思竹畫廊逆勢而動
上海思竹畫廊于2008年11月藝術市場“寒冬”時期逆勢開張,此次為首次參加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展位上除了傳統的油畫、水彩之外,還有一些制作精良的琉璃工藝品。畫廊主持張軍曾是銀行高管,長時間從事實體投資和金融投資,他認為中國的文化藝術產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將在一般的中產階層和老百姓中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他們面臨的障礙主要是兩個:一是對真假問題把握不清,二是對價格問題搞不清楚。對此,他的畫廊選用完全代理制度,簽約畫家的作品只能在他的畫廊出售;所有的作品都實行明碼標價,并與客戶簽訂年內包退的合同。他認為目前他所簽約的藝術家在價格上比較適中。他透露,畫廊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時間內以每年一家的速度在北京、廣州、鄭州等地選址開張。他強調,他們想打造專業的平民化畫廊品牌,讓藝術走進平民消費時代。
閬風畫廊調整策略
已在滬上經營了兩年多的閬風畫廊,主要代理來自歐美和拉丁美洲藝術家的作品,品類包括油畫、雕塑、版畫、水彩、照片等。畫廊主持鄭小姐告訴記者,西方藝術家的市場比較成熟,代理制度相對完善,合作愉快。閬風的主打品類是雕塑,而外國雕塑在設計和制作工藝上較為成熟,不但注重作品的個性與創新,也非常注重每一件作品的制作工藝。面對當前市場的不景氣,鄭小姐表示,閬風也做了一些調整:加大照片、版畫和水彩的引進;改變雕塑作品的銷售策略,每件雕塑的復制從慣例的6到8件增加到30多件,使售價大幅降低。另外,今年就以牛年為賣點推出了一系列“牛”的雕塑。此次參加春季沙龍,他們就在展位上展示了很多“牛”的雕塑。她認為,在當前形勢下,畫廊只要能堅守品質做長期戰略,一定可以走出困境,而畫廊經營的好壞并不僅僅看目前是否盈利,而是要看十幾年后藏品的數量與品質。
雕塑市場穩健發展
本屆春季藝術沙龍雕塑是一大看點:達利的一組雕塑占據了會場的中心位置,而潘更迪藝術中心的一組雕塑也吸引了許多觀眾。潘更迪的工作室設在廣州,每年都會在北京上海等地參展。他表示廣州的藝術品市場仍然以嶺南畫派為主,他的作品市場主要是在北京,這次參加春季沙龍主要展出的是他去年的孕婦系列作品和幾件舊作。他認為雕塑較油畫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價位上也較為適中,將來會有穩健的發展。
總體而言,參展的各家畫廊應對藝術低迷的招數不同,但主要策略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堅持下去,培養忠實、固定的買家,規范運作。他們并沒有期望出售多少作品,而是強調堅持下去的姿態,同時也在認真探索吸引中產階層和白領買家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