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20世紀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中,林風眠作品《漁獲》以約合人民幣1437.92萬元拔得頭籌。不僅如此,此次上拍的另外4件林風眠作品,也表現不俗,其中《京劇人物: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以約合人民幣740.96萬元位居成交第二,而另外3幅也分別以約合人民幣400多萬元的成交價占據成交排名的第六到第八的位置。
在經濟連同藝術市場依然處于下行通道的春季,林風眠作品卻在香港表現突出,甚至好過以往各屆。是金融危機使得市場在該藝術家的作品中找到了得以翻身的突破口,還是林風眠作品的長期定價并未達到其真實的價值空間?在林風眠作品拍賣數字背后,各種揣測風生云起。
然而出乎預料的是,在各種聲音中,更多的并不是林風眠作品高價成交所折射出的市場回暖,而是對該批林風眠作品真偽的質疑。
林風眠拍品來源受質疑
早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之前,就有業內資深人士對此次上拍的林風眠作品真偽提出質疑。當時在一個小型聚會中,幾位知名藝術品經紀人根據作品風格以及創作年代,發現與林風眠真跡不符,并用背靠背的方式寫出他們各自推測中該批作品的可能來源。
因為在他們看來,香港蘇富比在提供的圖錄上標明的拍品出處——“來自一對挪威藏家夫婦”只是虛晃一槍,或者,作品在流入挪威夫婦手中之前,另有其他出處。幾位經紀人最后的判斷目標都鎖定在臺灣某知名藏家。據稱,該藏家曾是國內外林風眠的重要藏家之一,同時因為早年對林風眠作品不甚了解,買過一定數量的林風眠贗品,也是林風眠贗品的“收集者”。
這種對林風眠作品的質疑,很快演變為一場對贗品來源的追蹤與猜測。用其中一位參與者的話說:“林風眠贗品以前也常在各大拍賣公司出現,但很少像這次一樣,以集中出現的模式亮相在著名拍賣公司?!?/p>
上海一位資深經紀人在服務于某知名拍賣公司的時候,曾經接觸過林風眠的一些學生。據他透露,目前市場中林風眠的贗品量已占90%,而上世紀林風眠的個別弟子、親戚都曾經參與到造假活動中,其中有一位弟子仿畫林風眠作品膽子最大、數量最多。
巧合的是,該經紀人日前偶遇定居海外的林風眠女兒馮葉,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她的證實,而馮葉現在手中還留有該弟子當年的悔過書。
此外,一位業內人士還通過一本加拿大出版的林風眠畫集,找到了文章開篇提到那位臺灣收藏林風眠作品的知名藏家與該弟子的合影。他以此判斷,這位臺灣藏家收藏的一些林風眠作品很可能來源于該弟子。
“好壞搭配”的潛規則
不只林風眠作品,近年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名家作品也是各大拍賣公司贗品出現的重災區。這些重要藝術家作品的贗品為何頻現知名拍賣公司?
一位畫廊負責人用“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形容藏家和拍賣行之間關系。他說,當藏家在拍賣行中的客戶名單中占據重要地位時,為了不流失客戶,個別拍賣行便會為該藏家提供一些“便利服務”。這已經成為拍賣業中的潛規則。
而紐約藝術顧問公司Motif Art Consulting執行副總裁黃文叡則更為詳盡地解釋了潛規則的操作方式。他說,一些大藏家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難免會買到假的或者不好的藏品。而另一方面,為了征集到好的拍品,拍賣行有時需要被迫向大藏家做出妥協?!斑@時藏家就會開出條件,比如我可以委托給你一件珍品拍賣,但是你可不可以同時給我一個保證:保證我委托的拍品會賣掉,而且順帶將我以前買錯或者不好的藏品一并進行拍賣?”
另一位業內人士也透露說,林風眠贗品出現在大拍賣公司的拍場并不是個案,藏家將自己的藏品好壞搭配委托給拍賣行,只是名家贗品現身拍賣行的其中一個通道。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大量名家作品被仿制,并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大拍賣公司的拍場。比如上海有專門做徐悲鴻贗品的人,傅抱石贗品甚至有一個造假集團,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
該業內人士說,從媒體公布的拍賣數據上分析,近年一些名家作品拍賣價格均有下降趨勢。外行人往往以為市場受挫,其實,在下降的曲線后面,是在贗品沖擊下大拍賣公司上拍的作品品質得不到保證。而日趨成熟的買家,眼力越來越敏銳并挑剔,稍有瑕疵的拍品往往遭遇流拍。這樣,從成交曲線來看,成交率越來越低,給人以市場萎靡的假象。
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一些大藏家將好壞不一的藏品委托給拍賣行有時不可避免,但如果拍賣行長期被其“挾持”,最終會因失去信譽而影響自身的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