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如此嗎?
一位藏家舉了個例子:某次古玩藝術品展會在太原舉行,號稱全部是“頂級珍品,民國以前的老東西”。“那樣說來,同樣的珍品在咱們山西就多了去了。其實展會上的東西在我們圈內并不罕有。有人看中一件順治年間的青花筒瓶,要價40萬元,其實同樣的東西在咱圈里也就值20萬元。山西藏家力勸他別買,可架不住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他就認主辦方的香港背景和資質,結果花40萬元買了20萬元的東西。”“當下,港臺一些古玩商和古玩經(jīng)紀人,極力游說山西買家在拍賣會上高價買下東西,許多人輕易信服。而實際上,這些古玩商和經(jīng)紀人與拍賣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中貓膩太多。有些小拍賣公司為了牟利,甚至會公開暗示你拿一些有點看相的仿品去參拍。翻開任何一本拍賣圖冊,如果你認真看,都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拍賣公司對拍賣品的真?zhèn)渭?或品質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競買人及/或其代理人有責任自行了解有關拍賣品的實際狀況,并對自己競投某拍賣品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注明字樣。在國內多數(shù)古玩類拍賣會上,都會打出‘藝術品拍賣’而非‘古玩拍賣’的旗號。而行內這個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拍賣規(guī)則并不違反《拍賣法》。買家要想打拍賣會的官司是永遠打不贏的!經(jīng)常是,同樣的東西,在古玩城的價格,一般只有拍賣行的10%-20%。我們山西古玩市場本身資源這么好,為何要一味看中不靠譜的拍賣會呢?”
記者了解到,正規(guī)的國家大拍賣公司對自己的拍品很謹慎,采用雙盲法,鑒定是將5個以上的專家分在不同的房間,全票通過的才能拿去拍賣。在歐洲不少國家就更嚴格了,一旦有鑒定家或古董商看走眼,導致文物收藏者遭受經(jīng)濟損失,他們不但要全額賠償,而且會被強行逐出本行業(yè)并終身不得復業(yè)。
去年,一尊天龍山佛首被一位山西買家以72萬美元高價從海外拍賣會上購回,一時被傳為美談。而在這位藏家看來,這份愛國熱情固然毋庸質疑,但佛首究竟值不值這么多錢,卻在行內有爭議。
也有藏家表示:雖然古玩拍賣與文物拍賣并非同一個概念,但即便是真正的珍品,若在拍賣會上價格被抬得過高時拍下,對以后的古玩收藏尤其是文物回購來說,并不見得是件好事。
“金翠佳蓮蕊斗開”——土洋專家爭已久
真正的古玩收藏,是要有經(jīng)年累月的親身實踐作底子的,絕非短期內可速成。自己不具備一定底蘊,付出高昂代價也是必然。
一位藏家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幾年前,陽泉一位收藏者帶了一批自己藏品中的精品瓷器到北京找有關專家進行鑒定,被告知“東西很次”,一怒之下,他將藏品全部低價拋售。該專家又建議他在京購置一些“真正的好東西”,因為京城畢竟薈萃各地之佳品。他依言而行。不料回到山西后,又被圈內人認定這批購自京城的精品才是次品。這位陽泉藏家氣惱之余,深感“圈內水深不可測”,就此頹然,“金盆洗手”,退出了藏界。
無獨有偶。山西省收藏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兼瓷器專業(yè)委員會主任牛潤生近來也遇到一個相似事件,雖然較陽泉那位收藏者的傷心結局要好許多。
收藏者A君請牛潤生幫助自己鑒別一對道光年間的青花龍紋官窯瓷盤,牛潤生告訴他東西不錯。但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一場“太原最高規(guī)格”的古玩藝術博覽會上,A君滿心歡喜地又請北京來的專家對這件瓷盤進行鑒定,結論卻是“新東西”。A君的一顆心猶疑忐忑。此時他恰巧遇到一位來并參會的北京著名古玩商。對方一看瓷盤就說,這是開門(古玩行話,指一看就明了)的道光官窯。A君詳實告知博覽會上的專家結論,對方說,我不管專家怎么看,說個最實際的,你賣不賣?A君猶豫再三,報出5萬元賣價,對方以4.5萬元購走了這對瓷盤。A君就此稍稍釋然:自己的購入價是3萬出頭。事后牛潤生無奈地說,在他看來,其實那對盤的市價起碼在8萬元以上。
實際上,雖然不能說是“派系之爭”,但在收藏界,學術界專家與民間玩家的分歧并非偶然。
在中國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收藏,一直都是在民間扎根的,鑒定者的中堅力量,過去是藏家、當鋪伙計及古玩商,靠的是代代口傳心授,件件目看手摸。一場“文革”結束,中堅已然零落。而當代收藏是從改革開放后日益興盛起來的。只有故宮等文博機構才擁有一批專門的研究人員。客觀來講,多年來他們接觸的珍品以宮廷珍品為主,而民間藏品類別形制卻極為豐富。雖然高校中也有考古系,但考古與古玩鑒定是兩回事。這樣,大家就都處在一條同樣的起跑線上,沒有什么傳承可言,全靠積累體驗。
“不是說沒有專家,但如今的確‘偽專家’遍地開花。”牛潤生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某次他接待一位北京陶瓷專家,在談到琉璃與琺華的區(qū)別時,專家想了想答道:“一個是建筑件,一個是陳設件。”這個回答雖從使用角度出發(fā)不能算錯,卻未從根本上解釋出二者的區(qū)別,等于沒有回答。“實際上,琺華這種低溫釉陶無論是在工藝上還是在釉色上都與琉璃極為相似,琺華也常被直接稱呼為琉璃。但在燒制中琺華用芒硝作助燃劑,硫璃用鉛作助燃劑,專家沒能指出這一點令我非常意外。”
記者曾經(jīng)采訪過的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培訓中心客座教授華義武老先生也持同樣態(tài)度:“別輕信專家。做鑒定,說真不容易,說假那很容易,不需要負責嘛。最好的大課堂,就是古玩市場。五花八門的東西,上百萬件看下來,那最練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