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山林清音圖》
張大千《樸園圖》
“雖說拍賣場上往往是那些創紀錄的拍品惹人關注,其實真正有意思、價值穩定且有不錯升值空間的恰恰是那些‘中級’藏品。”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在上海預展現場回應記者的提問時如是說。
⊙本報記者 楊琳
距離之前七月才結束的春季大拍僅三個月,香港蘇富比秋拍業已進入倒計時。10月5日,香港蘇富比2009年中國書畫秋季拍賣會就將正式開槌。整場拍賣將推出250余件佳作,總估價逾6700萬港元,顯然如此估價依然針對當前全球經濟局勢而確立,對市場具有相當吸引力。
細心挖掘就將別有洞天
然而,這里值得關注的不在于價格,而是本次秋拍香港蘇富比的周詳籌備和各類專輯拍賣的提煉。記者從圖錄中發現,250余件拍品中就出現了大大小小十多個專輯拍賣,包括承接春拍擷芳疊彩——香港蘇富比三十五年書畫精選》之后的《華章再展——香港蘇富比三十五年書畫精選續篇》、《歐洲私人私藏二十世紀中國畫》、《海上花鳥四大名旦》作品專輯、《私人收藏林風眠七十年代精品》、《海勒夫婦收藏林風眠作品》、《人間正道是滄桑——一九四九年后之中國新美術與歷史》、《重要私人收藏齊白石精品》、《“安持精舍”舊藏名家書畫》、《民初京滬畫壇山水畫精品選》、《西子湖畔金石緣——西泠印社社員書畫選英》等等。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樣的專業分類和題材提煉,無疑是在以一個拍賣大鱷的身份向市場提出了新的收藏導向和研究方向,其中的專業水準自是不可小看。往往能在萬花叢中一眼拾“金”的,肯定是那些具有前瞻性眼力和魄力以及學識的人。這些專輯拍賣中,雖然蘇富比并沒有大肆宣揚“驚天”巨作,但是記者通過采集不少行家和藏家的看法,對于這次蘇富比推出的中檔價位的精品口碑一致向好。一些新的收藏品類已在悄然醞釀之中。
蘇富比一向是以整體計算
往往一場拍賣,最受傳媒關注的就是那幾件估價或者成交最高的拍品。然而,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提示記者,真正能以小博大的品種其實是深藏不露的。這也是蘇富比一貫的策略,就是從不把賭注放在一件或者幾件重量級拍品身上,而是講求整體實力。他說:“蘇富比歷來都是以一個整體作計算,而不是只看所謂的精品或者兩三件價錢最高的拍品。我覺得要看,是要看中檔的東西,那才是最穩定的。光是看數字沒有分析數字里面的內涵,那么這種分析就不完整,蘇富比不會按這種數據來辦事。”
所謂中間層次的拍品,張超群指出,最大的標準就是東西的稀有性和藝術水平,還有作品后面整個的文化背景和意義。所謂“中層”其實只是一般人從價格層面的印象和評估,實際上某類藝術品的整體價格高低主要依賴于當下收藏界的取向,并不代表未來一直如此。
西泠印社“金石緣”價值暗藏
也就在上海預展現場,張超群指著展覽條桌上正在展示的吳徵《西泠印社圖》(水墨社色紙本,十二開冊頁,1917年作)告訴記者,這是他們這次難得征集到的六件《西子湖畔金石緣——西泠印社社員書畫選英》中的一件,雖然估價僅25萬至35萬港元,但價值絕對不可估量,而且其中研究趣味無窮。他指出,之所以他們并沒有對外宣揚這六件佳品,除篇幅有限之外,更多的是因為這六件珍貴藏品背后的故事和歷史淵源太深,并非幾句話能講清楚。
整冊出自著畫家吳徵筆下,吳昌碩、王福廠題扉頁,另附丁敬詩翰、王國維題跋以及唐云補圖各一開。通過冊頁內容的取材、制圖、簽名題跋,莫不與西泠印社這個近代最重要的印學團體有關。該冊頁雖然輾轉幾十年,但其收藏者若非前后社員,即屬西泠印社隨在杭州人士。無論考其書畫藝術合一之可貴,以及其與該社歷史之淵源的文獻價值,俱屬于后世所應珍視的佳品。
他介紹,這個主題所集著眼于社員間在切磋金石基礎上締訂之友誼,因此而精制書畫相贈志念,這種出諸藝術同嗜,結社會人多種淵源之作,非泛泛者可妄作攀比。故取名《金石緣》。另外五件是吳昌碩1923年作的《梅花屋》,丁輔之與方介堪1934年作的甲骨文、金文成扇,吳昌碩1920年《紅梅·行書》,吳昌碩1919年的《行書五言詩》以及王福廣的《石鼓文四屏》。
海派書畫價值正待提升
記者明顯關注到蘇富比這次秋拍對于上海老海派書畫尤為關注,如《民初京滬畫壇山水畫精品選》、《海上花鳥四大名旦作品專輯》等無與當年風靡全國的老海派書畫相關。由于地處上海,記者一直以來都不斷聽到海派書畫價值被低估,海派書畫未來一定上漲的呼聲。對此,張超群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說,如果提到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不可能避開老海派書畫的極大貢獻。談到近現代書畫的升值空間,老海派書畫的潛力巨大。他指出,現在老海派書畫似乎價格一直沒有北方畫家高,一方面有地域性購買差異,而另一方面是有待藏家對其價值的更深層挖掘。
他指出,藝術品收藏與投資不在于作品問題,而是收藏家的問題。即用什么方法,從什么方向,以什么水平去研究。藝術家的創作、社會背景、經歷、環境,這些都不僅僅能靠價錢可以體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