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家彭德說:“批評界對呂澎操作方式的批評,我認為是合理的。但他擅長調動資本,能將不相干的人糾集在一起做彼此都感興趣的事,同樣值得贊揚。”
有291位藝術家,1000余件作品,耗資1800萬元,“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展從醞釀到展出,都讓藝術圈興奮、爭議不斷。
盡管號稱新藝術展,歌德學院中國院長阿克曼看后卻說:“谷文達的作品和80年代的谷文達沒什么區(qū)別,陳丹青也是90年代的陳丹青。我沒有感覺到我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時代。”
功成名就者都被歸到文獻展,藝術家展望說:“把我們放在文獻展是不是我們都已經(jīng)老了,成為歷史了?”而看著藝術家成長的瑞士收藏家烏里·希克則對方力鈞開玩笑:“你現(xiàn)在成大師了。”
展覽集齊了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王廣義四大天王,四大金剛除了蔡國強缺席,徐冰、黃永砯、谷文達都在。呂澎說:“單純的放放煙火,是沒有太大的藝術價值的。”
誰在角逐利益?
呂澎對《南方都市報》表達了對青年批評家的失望:“他們因為利益,完全喪失了判斷。我們請了20個青年批評家提名藝術家,每人提10個名額,最終交上來的有150多個藝術家,可見他們沒有共同的價值判斷,只是在混亂的標準中角逐利益,這是讓我感到最失望的。”
實際上,主辦者已聲明展覽本就帶有銷售目的,參與提名的青年批評家每人得到5000元論文稿費,而展覽銷售作品的收入,與青年批評家無關。
參與“中國青年新藝術邀請展”提名的劉禮賓看到報道很失望:“這次新藝術展的總體水平讓人大跌眼鏡,但把這樣一個結果歸結在年輕批評家身上有失公允。”他說自己絕非受到利益驅動,而是想借助展覽平臺,給年輕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以鼓勵。他提名的10位藝術家除了王光樂被納入主題展,其他9位全落選。
鮑棟提名了楊福東等5位他認為已經(jīng)比較重要的藝術家,以及5位將來會逐漸重要的藝術家。“名單公布,發(fā)現(xiàn)只有2位被選入青年展,另有4位歸屬主題展,還有4位落選。”而這個入選率已經(jīng)相當高了。鮑棟說這個展覽比期望的差很多,“如果策展人選擇了每人提名中最好的2—4位藝術家,不至于是這個水準”。
青年批評家提名100多位藝術家外,另有100多位年輕藝術家趨之若鶩地自薦。“兩位策展人的權重已占到了37%。”鮑棟說,“現(xiàn)在就等所有的名單公布,看看到底是誰在逐利。”
最會拉贊助的策展人
不論是這次“改造歷史”還是2008年“藝術史中的藝術家”,呂澎拉贊助的能力非一般人可比,即使這次“遇到困難”,他仍能拉到1800萬贊助,這可是改革開放來中國最大手筆的展覽贊助費。
1992年呂澎為廣州雙年展拉來贊助,并成為藝術主持。在策展人普遍矜持時,他不僅邀人投資藝術,還打出口號:“藝術走向市場”,當時市場壓根還沒有。
批評家彭德說:“呂澎既強調‘理想’,又強調‘操作’,1992年廣州雙年展出過一本文集,就叫《理想與操作》。”廣州美院教師蘇堅認為,呂澎走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藝術“產(chǎn)學研”之路。
呂澎說:“我們要讓這個社會對當代藝術有一個從投機到投資的轉變;然后再從投資轉向收藏;最后再從收藏到全面地去創(chuàng)造歷史的轉變。”
張頌仁說:“題目大對策展人而言很理想,什么都可以往里放。”呂澎說入展藝術家首先要“自由”,具備“豐富性”。2000年以來,藝術圈最新的變化莫過于裝置、影像的興起,但展覽顯然沒體現(xiàn)這一點,原因是中國還沒形成裝置藝術市場。架上繪畫盡管質量不高,但出售容易。也有人質疑川軍占展覽藝術家總數(shù)的60%,策展人在偏袒老鄉(xiāng)。但事實是,四川藝術家搞繪畫的多,賣相也好。
而青年展顯然也不符合現(xiàn)狀,目前青年藝術家大都喜歡玩實驗,非架上更多。鮑棟認為應該把握這個趨向,但“市場對以繪畫為主的架上藝術的偏愛,使得青年展71%是架上繪畫,其他媒介與類型總共只占29%。
架上繪畫中,我覺得市場流行趣味還是占大部分”。中國架上繪畫越畫越大,因為賣畫論尺寸,就連年輕藝術家作品都不小。從臺灣過來的新生代藝術家說:“被大陸同齡人的作品嚇到了,好大啊!”
呂澎集中國美院教授、藝術史作者、策展人與藝術經(jīng)紀身份于一身。彭德說:“批評界對呂澎操作方式的批評,我認為是合理的。但他擅長調動資本,能將不相干的人糾集在一起做彼此都感興趣的事,同樣值得贊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