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當代藝術的臺灣藏家中,姚謙近兩年在媒體報道次數蠻多的一位,作為音樂制作人的姚謙,他的收藏體系具有獨特性,他絕不在拍賣場跟風以賺得眼球,也不追星收藏“名牌效應”。在2011香港佳士得春拍預展現場,搜狐文化記者獨家專訪相對低調的收藏家姚謙。
姚謙
拍賣場現“名牌病” 買品牌藝術家作品被質疑
搜狐文化:近幾年,收藏家不斷涌現,但是還有很多新貴進入拍賣場,他們在購置藝術品,這似乎與確認身份在社會中的認同有關,藝術品也作為一種配置品,這就會出現在拍場中“只買貴的”顯現,你也會喜歡品牌藝術家嗎?
姚謙: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廣告行銷式的藝術家在今天的中國乃至全球,已經成為名牌商品中的不可或缺的配置之一,也一定會有一部分收藏家在買品牌,買名氣。對此顯現,我也有疑問,真正的收藏意義在哪里呢?
當我看見一個人在拍場上競拍哪些拍品,我就知道他的收藏品味在哪里,當一個藏家和我特別強調擁有某某藝術天王的哪一個系列作品,我也就知道了他的收藏辨別力在哪里,或許他還處于收藏的初級階段。而我絕對不會因為拍賣公司、畫廊特別“捧”哪個藝術家、特別向我推薦哪個藝術家我就去買,我的收藏更多的還是會與我的個人喜好有關系,我會收藏與近2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發生關系,或者影響當代藝術發展的作品,在我這里,絕對不存在買品牌。
這個收藏的趨勢現狀,或許是大陸還處于初級階段,在臺灣早期的時候,也有過這種風靡而盲目的購買藝術品的時期,而真正的收藏概念,是在收藏一種觀念,絕對是個人的喜歡。
天價藝術品
僅屬于幾個大佬的拍場游戲
搜狐文化:在相隔半個月的時間里,很多當代藝術收藏家會從香港藝術展轉戰瑞士巴塞爾藝術當代博覽會,這對藏家來說也是蠻耗費體力的一個過程,而香港藝術展被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收購,我們深知巴塞爾擁有的是國際資源,巴塞爾占領亞洲(香港)市場,但是在香港藝術展上,我們見到過半西方畫廊參展,這未免不是打亞洲牌來吸引歐美藏家。
姚謙:香港藝術展與巴塞爾的這一舉動,很明確的把歐美的資源運用過來,強大香港市場的力量,但是對此我還是有疑問的,歐美的藏家來挑選亞洲藝術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很多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圈內的朋友都在談,歐美的藏家來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究竟有多大,如果沒有尤倫斯這樣大手筆的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展覽和收藏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展會及拍場上還能走多遠?
據了解,在海內外拍賣場上競標中國當代藝術的歐美藏家比例是非常小的,目前,基本上還是大陸、臺灣、新加坡、印尼這些藏家在支撐這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我們在拍場上會不斷看到幾個藝術市場明星藝術家創拍賣紀錄,而這背后也僅僅是屈指可數的幾個大收藏家之間的游戲,包括媒體的大勢報道,關注點更多的是將藝術價值導向了市場價值,那么,在這種非理性購買中國當代藝術的情況下,真正收藏藝術品,就需要獨到的眼光,而近幾年,就我的觀察,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真正的收藏家出來了,炒家的力量在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