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和12月正值國內各大拍賣公司“秋拍”的重要節點,記者注意到,一些公司在今年推出了“藝術品融資典當”服務。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藝術品融資典當”在國內發展現狀如何?包括哪些業務?市場空間多大?記者采訪了業內人士。
拍賣典當雙保險
“藝術品融資典當業務可以為藏家提供雙方面保障。”北京榮海嘉拍賣公司綜合業務部經理楊先生告訴記者,在拍賣季到來前,不少藏家為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都希望將手中現有的藏品盤活變現,用于購買新的藝術品。通過拍賣會變現,一般需要1個月以上時間,而通過典當行變現,盡管能夠及早實現,但藏品在贖當之前又無法參加拍賣,很可能錯過當季的拍賣會。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不少公司推出了專門的“藝術品融資典當”業務。據介紹,參加該業務后,藏家必須與典當行和拍賣公司分別簽訂典當與拍賣協議,然后將藏品交給拍賣公司拍賣,同時從典當行拿到一筆貸款。拍賣成交后,藏家即可用拍款償還典當行,如果出現流拍,則可選擇贖當或直接絕當。
記者了解到,自2008年一些公司推出該項業務以來,已受到不少藏家的歡迎。2010年上半年,華夏典當行與北京歌德拍賣行還聯合推出了“藝術品拍典通”項目,使得“藝術品融資典當”業務更為便捷。藏家在藏品手續齊全的情況下,通過“拍典通”項目可以即時放款,最高貸款額能達到評估值的九成。
評估鑒定遇瓶頸
但是,“藝術品融資典當”作為一項新興業務,也存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難題。北京寶瑞通典當行首席運營官董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鑒定環節是典當行進行藝術品評估時遭遇的最大難題,雖然許多典當行擁有自己的鑒定團隊,但還需要與故宮博物院等權威鑒定機構進行合作,才能對抵押的藝術品進行鑒定,并在定價上參考有資質的鑒定機構提供的意見”。董伊表示,由于程序繁瑣,鑒定過程耗時冗長,導致典當行無法確定最終的借款時間。
專職藝術品典當師人才匱乏,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北京市華夏典當行企劃部熊智向記者表示,藝術品不是日常生活用品,其價值只能被部分市場所認可,因此鑒定環節更需要專業鑒定機構的參與,這就需要有專職的藝術品典當師。“而培養一名專業藝術品典當師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而華夏典當行常年設置的專業藝術品典當師現在僅有1人。目前,藝術品中贗品盛行,這使得藝術品不會像其他典當物品那樣擁有相對穩定的價值,因為一旦‘打眼’,典當行將損失慘重。”
未來走勢尚難確定
記者采訪發現,雖然不少藏家對“藝術品融資典當”業務表示歡迎,仍有相當一部分藏家持觀望態度。以華夏典當行與北京歌德拍賣行的“藝術品拍典通”為例,很多藏家慕名而來,然而項目開通2個月后,最終簽署協議的僅有10位。這說明,面對新的項目,大部分藏家并沒有完全認可并付諸實際行動。
“導致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大多數藏家對項目本身不夠了解;二是雖然部分藏家急需資金周轉,但還可另覓渠道。”華夏典當行的藝術品鑒定師胡平認為,“目前藝術品變現的主要渠道有3個,分別是拍賣、典當和個人交易。拍賣雖然是公平競價,但算上圖錄費、傭金等交易成本,以及較長的回款周期,很多藏家覺得并不劃算;典當變現需要繁瑣的鑒定評估程序,也讓廣大藏家望而卻步。”胡平告訴記者,目前,除了拍賣和典當,藏家大多選擇了自由度更高的個人交易方式。可這種方式既缺乏監管,又難以合理避險,往往得由藏家獨自承擔后果及風險。
業內專家表示,“藝術品融資典當”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手段雖然已經被市場所認可,但這種拍賣與典當的“聯姻”仍需要合理的配套措施予以輔助和規范。除了需要各個典當行在鑒定程序上創新以外,人才培養以及相關部門監管和扶持也同樣不可或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