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品“一級市場”的核心,我國畫廊業目前面臨自身發育不良、市場競爭者強勢排擠、經濟環境制約等困境,呈現被藝術品市場“邊緣化”的現象。
日前召開的中國畫廊業集群新模式探索(西安)高峰論壇透露出的信息表明,當前政府部門、畫廊從業者和學界人士都在積極探索畫廊業發展的新模式,“要素聚集”戰略正在推動畫廊業“脫困”。
發育不良 畫廊業職能被扭曲
所謂畫廊,是指展覽和銷售美術作品的場所,或展賣美術作品的商業企業。畫廊的經營模式是實行藝術家代理制,注重對市場的營銷策劃和對藝術家的包裝和推介,從藝術家作品中收取代理費用。畫廊的核心角色是藝術品交易中介,其主要任務是發現和培養藝術家,對其進行經濟上的支持,鼓勵其進行創作、加強其藝術修養,促使其作品受到專業收藏家的追捧以及博物館的收藏。
2006年以來,我國專業性畫廊穩步增長,目前數量已達到相當規模。根據2012年6月文化部文化市場司主編、A M R 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公布、出版的《2011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畫廊行業規模進一步放大,畫廊總數量達到1649家,同比增長9%,主要分布于大中型城市。北京、上海是我國畫廊業的主要聚集區,北京地區的畫廊有721家,上海地區有256家。
規模之外,我國畫廊業的發展狀況并不理想。本次論壇上,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西沐公布了一組數據: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為3600億元,其中畫廊業(包括網上畫廊)市場成交額為100億元左右,只占市場總額的不足3%。作為藝術品“一級市場”的核心,中國畫廊業似乎正在被這個市場“邊緣化”。
自身發育不良,代理制嚴重缺失,是我國畫廊業面臨的首要困境。首先表現為專業化水平低,許多畫廊經營者并不具備深厚的藝術及鑒賞專業知識,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優秀藝術家和藝術品的發掘和營銷。其次表現在鑒定、保真、評估等支撐體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國藝術品市場無序,許多藝術品收藏價值與價格相差甚遠,與支撐體系不完善有很大關系。另外,藝術家代理制本應是專業性畫廊的運營規則,但在我國畫廊業中尚未成氣候,多數畫廊沒有發揮應有的藝術品價值發現職能,而成為買畫賣畫甚至兼營工藝品、復制品的“畫販子”。
市場競爭者排擠,交易體系扭曲,是我國畫廊業面臨的第二大困境。畫廊業占據的“一級市場”,在中國正遭遇著“二級市場”———拍賣行和私下交易的侵蝕。據西沐分析,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成交額為1000億元,是畫廊成交額的10倍左右,拍賣行威脅到畫廊業的市場地位。
私下交易的猖獗讓畫廊業“雪上加霜”。西沐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私下交易的成交額大約占到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的60%-70%。他認為,禮品市場和私下交易的大規模存在,影響的已不僅僅是畫廊業的市場空間,而是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價值規律的建立及定價機制的形成。
此外,近年來國際資本的入駐也給我國本土畫廊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2008年以來的世界金融危機波及國內經濟形勢,藝術品市場作為市場體系的一部分也受到嚴重沖擊。
多重制約 畫廊業只能繞道而行?
專家認為,拍賣本身的優勢和稅收政策的制約,是阻礙藝術品一級市場交易的重要因素。若要藝術品市場生態正常化,畫廊業必須破除阻礙,或者繞道而行。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馬健提出,畫廊也可以像拍賣行一樣通過競價的方式進行交易。具體操作辦法是,先由畫廊協會組建非盈利性質的拍賣公司,畫廊則以拍賣公司委托人的身份參與市場交易。采取競價方式交易有三大好處:一是充分發揮了拍賣所具有的發現價格的經濟功能,從而更好地為藝術品定價;二是畫廊以拍賣公司委托人的身份參與市場,合法、合情、合理地避開了畫廊業的高稅負;三是由畫廊協會具體運營的拍賣公司全程參與交易,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功能和監督功能。
業內人士希望政府對畫廊業市場給予更多的扶持。2011年底,國務院《關于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下調藝術品進口關稅。文化部出臺的《關于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表示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積極培育畫廊行業,積極推動畫廊發展的政策環境,并首次明確指出,要推動藝術品行業協會建設。對于長期艱難前行時下又遭遇經濟增速放緩的藝術品一級市場來說,這兩項政府扶持政策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業內人士認為,關稅下調雖說是利好消息,但對于大多數仍依賴本土發展的中國畫廊來說,17%的增值稅才是讓畫廊不堪重負的重要因素。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盡快出臺藝術品行業,尤其是畫廊業的特殊稅收政策。
要素聚集 畫廊業尋求可持續發展
各級政府、畫廊從業者和學界人士都在積極探索我國畫廊業發展的新模式,以求在現有市場土壤和外部環境下取得突破性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論壇上,西沐提出,“要素聚集”正在成為我國畫廊業市場發展戰略方向,畫廊業的要素聚集正在努力實現五大目標:
一是物理空間的聚集。也就是規模效應、“抱團發展”,將實體畫廊在物理空間上進行聚集,形成規模巨大的畫廊區,比如北京的“798藝術區”、西安市民樂園文化街。
二是支撐體系的平臺化服務。空間上的集聚,如果不建立有形的共同組織,只會是一盤散沙,正在逐步成立的畫廊協會將解決這一難題。
三是保障體系的集中覆蓋。相關政策、法規、管理辦法等保障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加強畫廊業的監督管理,政府部門的“有形之手”能有效地扼制無序混亂的畫廊業市場。
四是行業管理和自律的強效落實。行業協會承擔行業管理的職能,如市場準入和退出、虛假交易懲處等機制的建立和執行。
五是形象和品牌建設的形成。達明·赫斯特與白立方畫廊,張曉剛與漢雅軒、佩斯畫廊,就是畫廊成就藝術家,藝術家成為畫廊“金字招牌”的案例。為此,各地正在大力推動畫廊實行藝術家代理制,發掘和培養藝術家資源,依托名家名品,打造知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