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人物
去年12月18日,龍美術館在上海浦東揭開神秘面紗。龍美術館創辦人、收藏家劉益謙[微博]在接受《京華時報[微博]·藝術品投資周刊》專訪時坦言,盡管作為商人的他有著準確的判斷,但在藝術品投資上可謂是個失敗者。
收藏十問
1.收藏的方向?從古代到當代。
2.購買渠道?拍賣行。
3.收藏心得?好東西便宜不了。
4.喜歡的收藏家?張宗憲,87歲,思維敏捷,他的一生就是勵志片,我學習的榜樣。5.是否有撿漏?沒有。
6.學習方式?沒時間看書,跟專家朋友偶爾交流。
7.未來計劃?2013年底開設浦西分館。
8.建館理念?讓藝術品收藏發揮最大作用。9.收藏經驗?藝術品不會貶值,但需要長期投資。
10.收藏樂趣?讓身心愉悅。
建美術館多為社會作貢獻
劉益謙透露,龍美術館所在地原本要建成一個商場,他用大概2億元買下后,又用將近1億元改造裝修。開幕當天,近1800多位嘉賓來到現場,這也讓劉益謙松了口氣:“我說到做到了。”
“藝術品擱在家里達不到在美術館震撼的展示效果,放在專業櫥窗內呈現,效果就是不一樣。”劉益謙建館的初衷就是如此簡單,就像他的為人一樣。“沒讀過太多書,也不會思考太復雜,哪種方式舒心就哪樣做。”生活中的劉益謙很少穿西裝,喜歡跟員工開著玩笑,一點也不做作。
美術館將定期舉辦培訓、講座,邀請藝術家以及藝術愛好者面對面交流,劉益謙認為這是讓藝術走進老百姓的一種方式,也是作為民營企業家、私人收藏家能為社會做出的微薄之力。
劉益謙認為,現在很多人財富是有了,但是心還沒有靜下來,很多人在為自己而創業,還未想到為社會作貢獻。對于美術館的未來,劉益謙感覺肩負著巨大壓力:“任重而道遠,至少一百年。”對于美術館未來的計劃,劉益謙說:“這都要聽夫人王薇[微博]的。”
喜歡傳統與激情交匯之作
展覽展出了劉益謙夫婦20多年來收藏的藝術品,從古代書畫到當代藝術,包羅萬象。
對于劉益謙最熱衷的古代書畫板塊,他認為流傳有序的作品可遇而不可求,在今后的市場中這樣的東西會越來越少。早年清四王(王石谷、王原祁、王鑒、王時敏)中的三王就被劉益謙攬入懷中,為了完整自己的收藏線索,他一直靜觀王時敏的佳作。在今年秋拍中,劉益謙終于在盈時拍賣買到王時敏的《春日山水圖》,劉益謙對此感到很滿足:“這也算是完成了我的心愿。”
近現代部分中,劉益謙比較喜歡傅儒的作品,為此專門出了一本《龍美術館藏傅儒書畫集》。“舊王孫”的帝王背景以及一夜變平民的經歷,在劉益謙看來傅儒作品中的尊貴格調以及清高氣質都是生活細節的映射。
“很多當代藝術家都是我的好朋友,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張揚的個性。”從個人喜好來說,劉益謙比較側重曾梵志、周春芽和劉小東的作品,傳統和激情的交匯是劉益謙在他們的作品中品味到的。
《松柏高立圖》至今未到款
對于公眾普遍關注的拍場天價頻出現象,劉益謙認為這是中國藝術市場不自信的表現。“國外談論過億拍品的時候,大家只會去挖掘它的藝術價值,而不是鐘情于數字研究,而在中國卻恰恰相反。對藝術本質的忽略,實際體現了對自我文化的自我破壞和不尊重。”劉益謙希望通過時間讓大家和他一樣,逐漸認識到藝術的含金量。
劉益謙經常以大手筆成為拍場焦點,他說喜歡在拍場買東西是因為喜歡透明感。當問及第一次出手購得的郭沫若書法現在何處時,劉益謙笑談:“這是我的處女作,肯定不會賣。爭取下一次展出,這次場地和展位有限,給大家留點遺憾吧。”
回顧20年的收藏,劉益謙認為經歷很重要。從專業知識來講,他小有自豪:“我現在總算是入門了,至少有一半能看得懂了。”知識的增長和對文化深入的了解,是收藏帶給劉益謙最直接的獲利。但是談到投資,劉益謙自嘲:“網上都說我因為大老鷹(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凈賺3個多億,在藝術投資上多么的成功。”劉益謙喝了口茶,笑道:“我承認,沒有收到錢是事實。”劉益謙補充,幾十年的購買也沒有怎么賣出,因此也無從談起投資回報。“盡管我做其他投資再成功,藝術品投資方面,我真是一個失敗者。”收藏對于劉益謙來說絕不是賺錢的工具,他告誡新進買家:“要想盈利,成功的難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