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三天,馬年駕到,有關“馬上”的祝福早已彌漫。馬,寓意吉祥,又適宜入畫。因此,“高大上”的馬兒,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和創作對象,同時被收藏者垂青。
藝術市場愛“拍馬”,這話并不為過。因為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從徐悲鴻筆下的奔馬,到郵票、錢幣、油畫、瓷器中的馬,再到當代藝術,藝術界的各個領域總是“馬不停蹄”。
郵票之馬
郵票中的寶馬當屬“龍馬郵票”。1888年,大清臺灣郵政局郵票“龍馬圖郵票”問世,圖案印有一龍一馬,全套含紅綠二色,每幅25張,存世量極少。發行后,郵票沒有被實際使用,而是改作火車票,不同鐵路公司加蓋公司標志。
2010年,一套完整的清代龍馬圖郵票在香港亮相。由于龍馬圖郵票是清朝在臺灣的第一套官方郵票,在郵政史上具有很高地位,且全球僅存一套完整版本。因此,這套郵票當時創下880萬港元的高價。
泓盛拍賣郵品部專家徐展告訴《藝術評論》,與“馬”有關的郵票中“龍馬圖郵票”首屈一指。“品相好的單枚郵票可達2萬元,蓋上不同鐵路公司和地名的火車票(郵票)價格會有差異。”
新中國最早出現的“馬”文物圖案郵票是1953年發行的特6“偉大的祖國”(第三組,敦煌壁畫)中的第一枚“馬夫與馬”。1961年,原郵電部發行T46“唐三彩”郵票全套8枚,其中4枚為“唐三彩”馬郵票。這套郵票發行早,存量稀,目前市價約為每套800元。1978年,發行了以徐悲鴻代表作品為圖的T28“奔馬”郵票全套10枚和小型張一枚。據徐展介紹,目前小型張的市價在3500元左右,10枚郵票的價格約在300元。1983年, T88“秦始皇陵兵馬俑”郵票及小型張發行;1990年,T151“秦始皇陵銅車馬”郵票小型張發行;聯合國也曾發行“秦始皇陵兵馬俑郵票及小本票”。1995發行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橫雙聯印郵票及2001年發行的“昭陵六駿”郵票及凸凹雕版小版張中,馬無處不在。
此外,1990年起至今已經發行了三輪生肖馬票。雖然“馬票”市價不及“猴票”,但1月初發行甲午年生肖馬票后,部分郵市中出現了溢價十倍的現象。
油畫、瓷器、錢幣中的馬
畫家常玉的父親是一名以畫馬聞名的鄉紳,常玉本人對馬兒也別有深情,在近四十年的藝術歷程中,他多次以馬為主題創作。常玉習慣于將動物放置于有獨特氣氛的風景里或廣遠的平原之中,時而是群馬奔馳于荒野、時而是老鷹翱翔于星空,廣闊的空間與渺小孤獨的動物,通過這種反差,襯托出寂然孤單的情緒,這便是常玉中年時期的心境。常玉繪于上世紀30年代的油畫《草原上的馬群》、《曲腿馬》、蝕刻版畫《馬》,以及1950年代的油畫《原野之馬》、《斑點雙馬》等作品時有出現在香港、臺灣以及內地的拍場。
在畫中用幾匹馬兒寄托鄉愁和抒寫人生況味的,還有林風眠。他曾說過:“祖父一生勤勞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我。《山居相馬》畫的就是我的家鄉和親人。” 油畫《山居相馬》2008年上拍于北京華辰。此外,在丁衍庸《仕女與馬》(1971年)、周春芽《黑色的石頭和黑色的馬》(1991年)等油畫中,姿態各異的“馬兒”也先后上拍。
馬自然也常在瓷器里露臉。館藏于南京市博物館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中國瓷器的三絕之一。畫面上,蕭何策馬狂奔時的焦慮、韓信河邊觀望的躊躇不定、老艄公持槳而立的期待,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明崇禎青花瓷常以人物故事為紋飾。2003年,一件明崇禎青花千里走單騎圖筆筒在內地上拍,畫面外壁以青花描繪關羽千里走單騎,護送嫂嫂投奔劉備的場景。2007年,一件明崇禎青花馴馬圖筆筒以81.7萬元成交。
在康熙青花八駿圖碗、雍正斗彩海馬紋盤等瓷器拍品中也能找到馬兒的身影。此外,明清時期,一類敞口、斜削腹、內凹底小平底的小杯,因形狀倒置似馬蹄,被命名為馬蹄杯。
馬兒,還出現在錢幣上,有一種錢幣以“馬蘭錢”命名。民國時期,四川軍政府接管造幣廠,鑄行“軍政府造四川銅幣”,馬蘭錢上常見各式駿馬和蘭花,此外也不乏飛鳥、牛、蝴蝶、梅花等動植物圖案。
有意思的是,近日,一位微博博主貼出了一組2014年世界各地馬年紀念幣的圖片,將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紐埃、斐濟、盧旺達、庫克、托克勞、老撾、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紀念幣進行了一番對比。
書畫之馬
中國歷來不乏畫馬能手,如唐朝的陳閎、韓滉、韋偃;五代的胡瓌、李贊華;宋朝的李公麟;元朝的趙孟頫、趙雍、任仁發;明朝的張穆等。2011年,一件古代繪畫《滾塵馬圖》手卷,在西泠拍賣拍得1150萬元。
清朝的宮廷畫師、意大利人郎世寧,也擅畫馬。他筆下的馬,分為二類:一類是奉命的寫生作品,描畫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向清廷進貢的馬匹;一類,是自由創作題材,如臺北故宮藏的《百駿圖》卷、《八駿圖》軸等。2011年,北京保利上拍過郎世寧的《百駿圖》手卷、2004年中國嘉德上拍過他的《騎獵圖》立軸。
愛新覺羅·溥儒出身清皇族,近年來其書畫作品市價增幅可觀。泓盛拍賣書畫部經理趙小燕告訴《東方早報·藝術評論》,溥先生晚年在臺灣常以馬入畫。包括香港蘇富比、北京保利、中國嘉德、上海崇源在內的多家拍賣行均上拍過溥儒畫的“馬”。一柄《春郊試馬圖》成扇,2012年冬在嘉德秋拍中拍出了69萬元。
近現代畫家中,徐悲鴻的《奔馬圖》人盡皆知,他一生所畫奔馬圖非常多,并無具體的數據可考。龐薰琹在其自傳中曾描述過徐悲鴻流水畫馬——“地上鋪了七八張紙,第一筆先在每張紙上畫馬鼻子……第二筆馬頭,接著馬身,馬腿,最后一筆是馬尾。”不過,龐薰琹也可以理解,大大小小的官都來要畫,徐被迫采用這種畫法。另外,馬的形象也出現于名作《九方皋》、《田橫五百士》。北京榮寶2010秋拍中,一幅標為徐悲鴻的《奔馬圖》,以1680萬元成交,成為當天書畫專場成交價最高的作品。
海派畫家對馬也情有獨鐘。吳湖帆、任伯年、趙叔孺、殷稚相、葛香蘭的筆下皆有良駒。朵云軒2004年上拍了吳湖帆的《相馬圖》(四幅),成交價22萬元;北京保利2010年上拍了吳湖帆的臨《李公麟五馬圖》,成交價16.8萬元;任伯年1890年作《遠公和尚觀馬圖》立軸,2004年于香港蘇富比上拍,成交價近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