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參觀者在展覽上拍攝英國藝術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 李芒茫 攝
美媒稱,市場有關中國在全球拍賣業中位居第一、第二抑或是第三的勁爆消息或許只是正在形成中的一切的冰山一角。看看中國的拍賣行、私人博物館和收藏家,或許可以對藝術界——在不太遠的未來——勾勒出一幅完全不同的畫面。
《福布斯》雙周刊(網絡)2月27日報道說,下屬身價610億美元、國有的保利集團的保利文化集團公司是世界第三大拍賣行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母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它將啟動首次的公開募股(IPO)。這則新聞并未在西方引起多大震動,或許是由于這次IPO的規模不太,為3.3億美元,但是這彰顯了該公司在全球拓展的野心,這一點應不容忽視。
甚至更令人感興趣的是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蔣迎春的一番講話。蔣迎春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在中國內地藝術拍賣市場份額很大,要成為全球最大的拍賣行卻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此番聲明雖然謙遜,但是仍可看作是其力爭成為全球最大拍賣行目標的印證,并且很快。以2012年10億美元的拍賣額,保利依然遠遠落后于蘇富比拍賣行,但是它啟動剛剛8年,而西方的拍賣行已有250年的歷史。可以說,在紐約或倫敦看到保利或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另一中國的大拍賣行)的拍賣會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報道說,再看看中國私人博物館的崛起,也很能說明問題。2012年,中國每天約有一家博物館開張;2013年,這個數字上升為451家,而2014年還將創下新的紀錄。按規劃,中國到2015將擁有3500家博物館——而今它有約4000家。
實際上,許多博物館的生存都將成問題,大部分將展示的不過是當地的文化。然而,最近興起的一些博物館重點展示的將是西方藝術,并且有雄厚的資金支持。
報道認為,隨著西方投入藝術機構的公共資金的縮減,藝術贊助人的減少(特別是在歐洲),中國的博物館有了可打之牌。這些新成立的機構將不會對西方的博物館業巨頭構成挑戰,如現代藝術博物館、泰特現代藝術館和蓬皮杜藝術中心,但是它們將會幫助將中國打造成為全球的文化中心。必須去北京或上海看弗朗西斯·培根和畢加索的畫展,或許并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在博物館業經歷一場全面變革的時候,如果中國走對了路,那么將會在整盤棋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最后要提的一點是,原本主要以收藏中國藝術品著稱的中國收藏家,開始購買西方重要的藝術品,這一點值得關注。如果與中國內地拍賣行驚人的增幅進行類比,那么說這些收藏家不久也將成為該領域重要力量的說法一點都不牽強。
報道認為,隨著中國億萬富翁人數的不斷遞增(中國為358人,美國為481),隨著他們中著眼藝術的人的比例不斷提高,這或許意味著,他們將會與西方藝術業巨頭一起,在定價方面發揮遠比現在重要得多的作用。
報道稱,中國過去十年在藝術市場上的地位是如何迅速提升的,對這一點進行研究,人們不應認為已經了解了一切。中國目前正處于決定其在全球藝術市場上地位的第二階段。它不斷增加的影響力很可能來自各類微妙的變化,而不單憑拍賣額數字就能體現的。人們不應對此感到吃驚,畢竟中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也不必視其為威脅。為了探索這一冰山一角下的東西,這是藝術界傳統力量不久將不得不面對的一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