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朵云軒2014春拍上,備受矚目的香港大藏家朱昌言藏品兩個專場近百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3幅吳湖帆精品更在10分鐘內接連拍出過千萬元高價。一次拍賣會連續創造兩個“白手套”專場;一個專場同一藝術家作品連續3件過千萬元,在藝術品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的當下實屬罕見,無疑成為今年全國藝術品春拍的一大亮點。
首重品質 挖掘資深藏家
對于任何一家拍賣行來說,能夠征集到來源詳實、鮮少在市場中流通的“生貨”,是吸引買家入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不同專場的設置,則顯露出不同拍賣行的定位。之所以在今年春拍設立了朱昌言藏吳湖帆書畫的專場,朵云軒董事長張曉敏介紹,一是朱昌言先生是名揚海內外的著名收藏家,他曾牽頭香港的企業家合資收購國寶級的戰國楚簡贈給上海博物館,上博原館長馬承源曾說:“這批楚簡的發現比造博物館新館的意義更重大。”可見其重要性。此次春拍推出朱昌言藏吳湖帆書畫專場里,山水、花鳥等品類齊全,且大部分最初來自滬上針灸名醫方慎盫、方幼盫父子收藏的珍品,為好友間的饋贈,并且提了上款,收藏上流傳有序、真實可靠。
二是今年是吳湖帆誕辰120周年,作為海派藝術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價值一直被嚴重低估。從成交記錄看,只有同時代、同檔次藝術家的一半都不到。從投資角度來說,市場上升空間很大,朵云軒希望借由自己的品牌魅力拉升吳湖帆乃至海派藝術大師作品的“價格回歸價值”之勢。
吳湖帆作品存世量不多,此次春拍拍品多為其精品。吳湖帆于1958年為方幼盫所作的青綠山水佳作《大龍湫》經反復拉鋸,以1150萬元成交。《花卉四屏》分別寫美人蕉、荷花、蜀葵、鳶尾名花四種,是“吳派花卉”典型,但題材在吳氏創作中極為罕見,場內外藏家激烈競價,終以1437.5萬元“花落”著名藏家劉益謙。隨后,由吳湖帆與民國才女周錬霞合作、見證兩人旖旎情緣的《荷花鴛鴦》也拍出1035萬元高價。3幅吳湖帆精品每平方尺單價超500萬元,為吳氏作品市場價格標出新高。另外,海派大家謝稚柳的《策杖訪友》以50萬元起拍,反復競價至410萬元方落槌,突破了每平方尺200萬元,這也是朵云軒此次拍賣創下的紀錄。張大千、吳昌碩等大師精品也輕松以超百萬元價格成交。據悉,此次春拍是朵云軒近年來拍品“生貨”率最高的一次。也就是說,是收藏家收藏多年的拍品,而不是頻繁在市場流通的“老面孔”。
面對收藏市場越來越理性,盲目投資越來越少的現狀,張曉敏認為,朵云軒主要的任務還是要保證品質,像吳湖帆這樣的海派藝術領袖的作品價值有一個不斷被發現的過程。從現在市場的一般規律來講,第一次進入市場的藝術品往往升值空間潛力很大,現在傳統藝術大家的作品存量不多。很多大企業、大藏家買進后就不賣出了。市場認可的傳統大家也并不多,其藝術品稀缺,資源型的東西都存在這類問題,物以稀為貴。大家少,精品更少,所以買入這類藝術品升值空間就很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達到應有高度的藝術家有一個再發現和價值回歸的過程。
朵云軒作為中國“老字號”的拍賣行,一直把維護好品牌作為自己的競爭策略,做好對資深藏家的挖掘,并形成良好的口碑,是其優勢所在。“這樣做,就是為了保證我們的拍品來源可靠。我們希望能夠給藏家朋友一個信念:朵云軒的拍品要成為一個品牌,如昔日的‘朵云舊藏’一樣,‘朵云舊拍’,即在朵云軒拍出去的東西也是品牌。如果在藏家心中建立了這個信譽,朵云軒就成功了。我多次出去征集拍品,明顯地感受到,老一輩的藏家對我們朵云軒還是非常信任,像朱昌言先生這樣的資深藏家對朵云軒就情有獨鐘。”張曉敏說。
改變宣傳策略 延伸品牌產業鏈
除了拍品征集和專場設置,一場有效的、高品質的預展,是打響品牌、吸引新晉買家入場的關鍵之一。張曉敏坦言:“面對現在拍賣行激烈的競爭,朵云軒也逐漸改變原來在經營和宣傳上保守、低調的態度,‘酒香也要勤吆喝’,這也是對委托方、藏家負責,只有這樣才能把好的藝術品廣而告之。”正是基于此種考慮,在今年春拍前,朵云軒首次攜精品到全國巡展。此外,朵云軒還嘗試運用社交媒體,成為上海第一家開通自己的微信、微博和電子目錄的拍賣機構。傳統的巡展加上新媒體的運用,使得朵云軒2014春拍迅速成為藏界和媒體聚焦點,可謂“未拍先熱”,交易現場異常火爆。
朵云軒原先主要經營字畫、文房四寶,但隨著藝術品的繁榮,這兩年致力于延伸品牌產業鏈,明年初即將開業的朵云軒藝術中心占地3萬平方米,設計現代,主要針對長三角地區的藝術家和買家。力爭成為上海最具特色的藝術品集中消費點。為了解決非遺產品多而散亂、缺乏集中展示和銷售、沒有品牌做運營擔保的問題,藝術中心還拿出一大塊地方成立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展示中心。這些舉措有利于朵云軒的經營更加多元化、更加靈活。
“北京的很多大的拍賣公司,像嘉德一直都走在我們前面,相比之下我們還比較保守。他們已經跨出國門去巡展、拍賣。所以我們要多和北京的同行交流學習。不久我們會在上海自貿區注冊藝術會展公司,利用自貿區的平臺,引進國外藝術名家展。”張曉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