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拍已落下帷幕。縱觀今年內地各家公司春拍戰績,在整體水平基本與往年持平的同時,各大板塊的成交差異引人關注。過往兩年持續遇冷的當代藝術板塊有強烈的回暖信號,近現代書畫也保持了自去年秋拍以來的積極調整局面。而在近幾年持續走強的古代書畫部分則遇到高價拍品無人問津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表述為古代書畫部分由“億元時代”重回到千萬元的價格區間。對此,專家分析認為,今年春拍的結果為多種因素導致而成,受大環境影響,對于拍品和市場的考驗與盤整過程雖然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從藏家群體和收藏傳統來看,理性調整后的古代書畫板塊必將恢復走強。
多幅重量級古代書畫流拍
中國拍賣市場份額中,中國書畫部分一直是重中之重,常年占據65%以上的交易份額。而在中國書畫部分中,又分為近現代書畫和古代書畫兩大板塊。近現代書畫由于距離當代較近,作品存量較大,占據了中國書畫板塊七成以上市場。古代書畫由于真偽鑒定難度較大、存世量稀少等原因,一直是“高端藏家”的專屬地。
近年來,當代藝術、油畫、近現代書畫等板塊的拍賣進入調整期,古代書畫卻近逆勢而上,以前億元成交價格只屬于李可染、黃賓虹等的近現代書畫;而自2012年以來,隨著元代王振鵬《江山勝覽圖》、明代吳彬《十八應真圖卷》等古代書畫打破億元成交紀錄,古代書畫正式宣告進入“億元時代”。
今年古代書畫市場本來被寄予厚望,不少于往年數量的重量級作品大量呈現于重點拍場,不過讓藏家和拍賣公司都始料未及的是:近半名作遭遇流拍。
北京春拍中,嘉德“大觀之夜”古代書畫專場成交率為61.11%,其中估價4000萬左右的元代大家趙孟頫《致宗元總管札》流拍引人關注。而保利古代書畫夜場的明星拍品陳洪綬《花鳥冊頁》(十開)叫價到4900萬元便無人應價了,也落得流拍的命運。據介紹,這件花鳥冊頁在10年前曾創造世界拍賣紀錄,但是此次以一個并不高的價位流標,說明市場承接5000萬以上價位的拍品還存在問題。事后拍賣公司方面表示,對于這樣一件特殊的作品,沒有道理估價更低,確實有點遺憾。
多重原因促成理性調整
總體而言,今年春拍中國書畫部分表現平淡,其中書法、扇面的成交率要好于繪畫,值得一提的是,估價高的重量級作品出現流拍,而那些估價在幾十萬到幾百萬元的作品卻博得藏家青睞。比如文同、蘇軾的《墨竹卷》,以200萬元起拍,成交價竟達4255萬元,列北京保利春拍古代書畫成交價首位。
上海泓盛拍賣公司副總經理孫佩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古代書畫部分的拍賣結果,質高價低已是普遍現象,明確地反映出市場資金短缺,買家選擇作品謹慎的情況。此外,市場存量和真偽鑒定一直是古代書畫市場的問題所在。經過十幾年的拍賣行業發展,古代書畫現存精品量少,且鑒定困難。這是市場持續發展的難題。
今年古代書畫拍賣不如以往還有一種聲音認為,這與《功甫帖》真贗爭議的巨大影響也不無關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功甫帖》真贗的大討論讓買家不太相信所謂的市場派專家了,而其后出現大炒家參與投股拍賣行的內幕傳聞以及故宮研究院與市場人士的罵戰更是讓整個市場不知道該信任誰。這直接的后果就是導致一些新買家出手時變得謹慎,而新買家是近年支撐古代書畫的最主要力量,也可以說,這主要還是信心受到打擊的問題。”
對于這種現象,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對媒體表示,古代書畫起伏表明中國收藏家群體還不夠成熟。即使清代至民國期間,也常有書畫真偽的大討論,但對市場影響沒這么大。名家的作品還是要靠歷史來檢驗的。古代藝術品量少,珍品更少,這方面的收藏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因此只能是“小眾”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