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央美術學院的歷史,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起源于 1918年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一種說法認為其起源于 1946年的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我們采用第一種說法,根據在于前后名稱的連續性。由此算來,迄今為止,中央美術學院已有 90年的辦學歷史。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起源于延安“魯藝”美術系的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成為我院重要組成部分。 2000年,全國高校管理體制調整后,我院由國家文化部劃歸國家教育部管理,成為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美術學院。
在近百年的辦學過程中,我院秉承兼容并蓄、廣攬人才、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聚集和培養了一大批名家大師,以其突出的創作成就和有口皆碑的教學水平,擔當起了中國美術以及中國美術教育的領軍者的角色。上世紀 90年代末,中央美術學院經歷了一次艱苦的中轉辦學階段,這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性決策,為我院此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新世紀初,中央美術學院抓住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經歷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由一個以造型藝術學科為主的藝術院校發展成為設有六個專業分院、學科齊全的綜合性美術院校,保持了適當的辦學規模,教學硬件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受到國際美術界以及美術教育界的密切關注,和國際知名美術學院皆建立了合作關系,國際交流頻繁,國際聲譽提高,在一些重要辦學指標上,繼續保持國內領先。
一、世界美術教育格局中的中央美術學院
以往中央美術學院的榮譽是建立在造型類學科所取得的成就上的,但在 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架上藝術”已然走向衰落,逐漸被觀念藝術、裝置藝術、多媒體藝術等一些全新的藝術手段和藝術語言所代替,這種趨勢造成了中國美術教育的困惑。上世紀 90年代,我曾在美國高校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在美國高校中,設計類學科和純藝術學科的比例為 9:1。西方藝術以及藝術教育中出現的這些新趨勢都促使我們反思中國的藝術教育體系。
啟示和教訓表現在三個方面: 1、20世紀 60年代以后,在西方美術教育中,在架上繪畫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技巧性訓練全面萎縮,退出了課堂,美術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流于空泛,成為師生對話閑談; 2、簡單的理解“創新”,并將“創新”和繼承割裂開來。為創新而創新,認為新就是好,混淆了新與好的要求,從而導致創作蒼白無力。因此,我院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以西方文化為營養來源,根據未來發展的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生長點。 3、在中國要大力發展設計教育。
擺在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跟著走西方美院的普遍模式的道路;另一條是走借鑒西方,根據中國特色進行發展的道路。我院主動選擇了第二條道路:既發揚傳統學科優勢,又在傳統學科基礎上,以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為導引,尋找新的生長點。我們將這一道路與中國美術教育所面臨的三個重要轉型相連結,從而積極推進我院乃至中國美術教育的進程:
①從原有的純美術為主的單學科轉化為多學科的綜合美術;②從相對比較封閉的學術氛圍轉化為兼容并蓄的國際化學術平臺;③從對西方文化的引進、消化和吸收轉化為新世紀初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的上升。現實情況下,我院在實現這三個轉型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六個專業分院的建立使綜合性美術院校的格局基本成形。近幾年,我院國際化程度和國際聲譽迅速提高,歐、美、日重要美術院校爭相與我院建立合作交流關系,隨著關系的深入,現今我院的國際交流早已超越了互訪式的相互了解,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國際化氛圍已成為我院的一種常態,這為學生了解國際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美術所處的社會背景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美術所面臨的歷史使命是: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趨勢中,尋求和開拓中國美術未來發展的自主空間。中國美術尋找自主性,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國美術能否參與建構中國現代性的自我認證,即認證“中國道路”的理論合法性和實踐合法性。這一主動選擇是更宏觀層面上的策略選擇,是中央美術學院和整個中國美術教育所必須認真面對的世紀轉型,也是中央美術學院主動承擔的歷史使命。
基于對新世紀的判斷和對自己歷史境遇的深切認知,在三個轉型的基礎上,我院又提出了未來 20年的任務:建構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這不僅是中央美術學院的任務,也是全國美術教育的任務。中央美術學院在這方面應該起“領頭羊”的作用。
在上述宏觀思考的基礎上,我院明晰了自身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定位、辦學特色。對特定時期面向全國以至全世界美術發展的宏觀判斷和策略思考是辦學思想與辦學定位的基礎與來源,社會發展以及美術本體發展的宏觀趨勢與格局決定了美術教育思想的發展。因此,中央美術學院的辦學思想與辦學定位正是基于我院對中國當代社會與中國美術所處境遇的深切思考。
(一)辦學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繼承學院關注現實、服務人民的優秀傳統,秉承學院兼容并蓄、廣攬人才、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以多學科綜合美術體系為框架,以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學、創作和科研成果為目標,堅持中國文化主體意識,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建構新世紀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
(二)辦學定位:
建設造型、設計、建筑、人文等學科群相互支撐、相互影響的現代形態美術教育學科結構,在建構新世紀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中發揮引領作用。促成代表中國最高標準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成果,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綜合性美術學院。以本科教育為基礎,注重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創作、研究、教學的高層次人才。面向全國、服務首都、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培養具有民族文化傳統修養和國際視野的藝術人才。
(三)辦學特色:
中央美術學院以其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思考中國美術發展的全局,把握和引領中國美術教育的教學實踐和學術建構。基于對宏觀使命的思考、理解和自覺,在人才培養與儲備,在學科建設,在教學實踐與成果,在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的建立上,我院都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院將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和學術探索,并將繼續引導中國美術教育的進程,成為中國美術院校的代表。中央美術學院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為基于歷史使命感之上的、對于中國美術發展的深切思考,以及由此引發的對于中國美術教育的宏觀觀照。在保持高度、廣度、深度的前提下,我院更注重對所實施措施的分寸感的把握,注重操作的時效性、可行性,以務實、謹慎的態度將歷史思索轉化為具體現實,從而避免思考流于空泛。我院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力求宏觀思考歷史、時代、語境、任務;2、力求深刻理解中西美術的演進歷史和藝術創作的本體規律;3、力求準確把握布局結構和探索實踐中的尺度分寸感;4、力求主動承擔中央美術學院在中國美術發展中的歷史使命。
后發達國家有其自身的歷史條件和本土的文化氛圍,所以在發展自己的現代化模式的時候,自然會有一些跟西方模式不一樣的探索,所以需要有一個認證過程,即一個理論闡述和實踐證明的過程。我們要認證的是中國特色的理論合法性和在實踐中的合法性。這個目標任務及其合法性的認證,是我們應該也必須自覺承擔的重任,這個選擇本身是一個更宏觀層面上的策略選擇,也是中央美術學院所自覺到的歷史使命。
二、新世紀以來中央美術學院的新發展
(一)續建工程、燕郊校區、后沙峪校區及教學設備
搬遷進望京校區以后,我院的教學條件上了一個新臺階,但相對于日益增長的辦學規模,教學條件仍嫌不足。于是我院積推進續建工程的進行,包括設計教學大樓、新美術館、新宿舍樓在內的續建工程是在幾乎不可能的條件下立項的。經過我院積極努力,現已全部竣工并已投入使用。除此之外,我院還積極加大設備投入,購進先進的儀器設備。近三年,我院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的投入(指單價高于 800元的儀器設備)已達億元以上。至 2007年,中央美術學院教學科研面積共占地 495畝,總建筑面積 24.7萬平方米。其中望京校區占地 205畝,建筑面積 14.4萬平方米;燕郊校區占地 205畝,建筑面積 6.8萬平方米;后沙峪校區占地 67畝,建筑面積 2.9萬平方米;小營校區占地 18畝,建筑面積 0.6萬平方米。中央美術學院現設有條件完好的教室、專業實驗工作間(實驗室)、圖書館、美術館、體育館、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專業實驗工作間(實驗室)設備齊全,技術含量高,有力地支撐了我院的專業教學和學科建設。圖書館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美術專業圖書館之一,共有圖書近 40萬冊。特別是我院即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美術館,由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磯崎新設計,建筑面積為 14777平方米,投資 1億5600萬元,造型新穎,功能齊全,系一所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美術館,承擔著展覽、保管、收藏、修復、研究等多項職能。美術館現藏有珍貴藏品,其中包括明清以來的卷軸畫兩千多件。此外我院體育館、多媒體教室均能很好地滿足各項教學要求。
(二)建構國際化的大美術學科體系
世紀之交,我院做出了“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經歷跨越式發展”的基本判斷。學院積極利用這一歷史契機,明確了學科調整的方向和策略,使學科調整始終建立在問題意識之上,帶有明確的學術指向和現實特征。建構多學科的綜合美術教育體系也是增強我院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新世紀的幾年中,中央美術學院基本實現了構建學科齊全的綜合性美術學院的構想,學科結構的調整快速、穩健而準確。以造型、設計、人文學科為核心,成立了六個專業分院(中國畫、造型、設計、建筑、城市設計、人文),逐步形成了造型藝術、設計建筑、藝術人文三大學科群。三大學科群相互獨立、相互滲透、相互支撐,構成了中央美術學院面向 21世紀的現代形態美術教育學科結構。其中,造型藝術作為學校的傳統優勢學科和核心學科,繼續保持了在全國的優勢地位;新建學科發展迅速,多數學科已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有的已成為全國優勢學科;少數新建的交叉學科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造型類學科一直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優勢學科,以往我院的聲譽基本建立在造型類學科所取得的成就上。但近些年,造型類學科面臨著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造型類學科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中國造型藝術的問題,在更大范圍上是世界范圍內的“純藝術”的問題。在學科體系的構建上,我院重視對中國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與弘揚,突出其在全院學科體系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2005年,我院以造型學院中國畫系為基礎,組建了中國畫學院。此外,在新的文化語境中,我院從傳統中尋找造型藝術的理論生長點,由此推進造型類學科的進一步發展。例如, 2005年,為了使實驗藝術適當地進入中國的當代學院藝術教育,我院在造型學院成立了實驗藝術工作室,也集中反映了我院對純藝術學科發展的結構與尺度的準確把握。
除此之外,我院還成立了設計學院、建筑學院、城市設計學院、人文學院等專業分院,這些分院的成立均是建立在對該專業存在問題的思考上的。例如,正是有感于中國建筑師隊伍知識結構的單一性與中國建筑設計缺乏藝術性的審美把握,才引發了我院建立建筑學院的初衷;正是敏銳于中國“城市化”的熱潮,我院才建立了城市設計學院,并將“城市、時尚、青少年”作為該院定位;正是有感于美術院校人文氛圍的不足,我院才組建了人文學院。這些學院成立的同時,成功申辦了攝影(設計學院)、建筑學(建筑學院)、動畫(城市設計學院)等一批新專業,并開設了一些新專業系(如人文學院的藝術管理系)。這些專業重點培養社會緊缺、急需的專業人才,為新世紀的國家建設提供支持。在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這些新辦專業已經由最初的萌芽狀態迅速發展壯大,以其高水準的教學水平和突出的教學成果,在相關專業領域取得了較高聲譽。
在學科建設過程中,我院始終注重現實可能性以及對分寸感的把握,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從而使學科體系的構建穩健有序。
(三)建構高水準的新型師資隊伍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我院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嚴把進人關。為嚴格把好新進教師的入口關,中央美術學院出臺了《中央美術學院接收應屆畢業生、申請調入人員有關成果展示的規定》等相關制度,首先從制度上嚴格把好進人關。其次,我院成立了由學術委員會常委組成的引進教師專業審查小組,重點考核新進教師的專業水平,使整個進人過程嚴格、透明、公開、公平。
2、嚴把專業技術職務評聘關。我院自 2001年以來,出臺了《中央美術學院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章程》、《中央美術學院關于初聘專業技術職務的規定》、《中央美術學院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辦法》以及《中央美術學院關于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有關成果展示的規定》等文件,從制度上、政策上、工作程序上把好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關,既保證了傳統優勢學科的良好發展勢頭,又促進了新學科的發展,并為中青年骨干教師的發展提供有利空間,使我院一大批德才兼備、業績突出的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得以正常晉升或破格晉升。
3、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為全面實現《中央美術學院“十一五”發展規劃》,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我院積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嚴格規范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并設立了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經費,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人才引進工作機制。通過近年大幅度的人才引進工作,不僅保證了我院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還提升了我院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藝術創作是藝術高校教師學術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院教師在保證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藝術創作與實踐,獲得了社會的充分肯定,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在 2006年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申報工作中,我院成功申請到百項選題中的 19項選題,為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數量最多的單位,彰顯了我院教師雄厚的創作實力。
(四)教學質量與成果獲得國內外高度評價
重視基礎教學、注意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是中央美術學院重要教學傳統之一。我院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在基礎教學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全國美術院校基礎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世紀 50年代,我院造型基礎教學采取統一進行的方式。 50年代后期院系調整,從深化各個專業發展的角度出發,造型基礎教學分別由各專業系進行,一直延續到 21世紀初。 2001年,我院鑒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美術轉型,專門成立了造型專業基礎部,開展并強化基礎課程的教學與學術研究。除此之外,各專業學院也都設立了基礎部。
在做好各專業的基礎教學之外,我院于 2004年實行了三學期制,積極設置了全院公共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教學計劃,在計算機、外語應用能力培養以及實訓類課程設置方面,我院有針對性地加強了教學設施、教學條件的配備,為學生掌握合理的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創造了較為完善的條件。這些課程的設置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結構。
我院歷來強調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社會實踐、展覽、競賽和理論研討等,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不斷提高我院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造型學院學生頻頻參加國內外各類藝術展覽,在校期間便獲得了來自各個層面的獎勵,有的迅速成為頗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主要由設計學院師生為創作力量組成的“奧運藝術研究中心”為奧運史上首例設在藝術院校的奧運設計中心。該中心積極參與到奧運藝術設計的專項活動中,參與設計了奧運會門票、注冊卡;參與研究開發了《北京 2008年奧運會視覺形象管理手冊》、《北京 2008年奧運會色彩系統使用手冊》、《北京 2008年奧運會形象元素非商業應用圖集》等;還開發設計了奧運會體育和導示系統圖標、奧運會核心圖形;學生還參與了奧運會火炬的設計工作,最終設計方案進入前三名;學生還參與設計、制作了“金鑲玉”奧運獎牌等,為奧運建設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證明了我院新辦設計類學科的突出優勢。
近兩年來,建筑學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接受北京市規委委托,參與了一些科研項目的研究設計,如《“新農村建設”昌平區 48個村的調研與規劃設計》、《奧運支線 4個、機場線 3個地鐵站的室內設計》、《奧林匹克公園景觀深化設計——信息柱、景觀設施、觀景塔設計》等,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證明了建筑學新興學科的蓬勃發展。 城市設計學院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業能力,開展了“為十七歲而設計”和“為中國設計”等課題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與一線設計師共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實踐平臺,促進了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產業、學生與設計師的交流與合作。
我院自創辦以來匯聚并培養了大量的美術專業人才,他們有的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藝術家,有的成為國內各個美術院校的中堅力量,有的擔任國內美術組織和學術機構的領導,如我院前院長徐悲鴻、江豐、吳作人、靳尚誼都曾擔任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各個專業美術組織也多由我院教師或畢業生擔任領導之職。
除了自身人才培養之外,我院在近 30年間,為適應國內美術教育和創作實踐的需要,適應各地藝術院校師資隊伍建設,連續多年舉辦了包括助教、講師、研究生同等學力等在內的各種高級進修班,培訓了來自全國各院校多個學科、數以千計的在職人員。他們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后很快成為當地院校的教學骨干和學術帶頭人,同時也使我院的學術作風、教學體系在更大范圍內得到傳播和延展,對新時期的全國美術教育改革和創作實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院在中國美術及中國美術教育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曾積極參與了當時重大學術與創作課題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許多具有示范與引領意義的重大成果,對中國美術及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五)社會反饋良好,學生對本院滿意度極高
從 2007年6月份到 10月份,我院學生工作部就業指導中心與各院系協作開展了 2004-2006屆畢業生的滿意度調查工作,以隨機抽查的方式,對三年來曾錄用過我院畢業生的企事業單位發放了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 7項指標。調查表明,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所占比率極小,大多數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綜合評價較高。其中廣州美術學院、中鈔國鼎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均瑤文化有限公司等對我院畢業生都給予了 7項指標全部滿意的高度評價。另外,在 2007年由一些媒體組織的高等學校滿意度調查評價中,中央美術學院被評為滿意度第一的高等院校,這是發自學生內心的由衷贊譽。
(六)國際聲譽空前提高
新世紀以來,我院國際交流和合作日益頻繁,與國際一流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關系,國際聲譽顯著提高。近幾年,我院的國際交流已經到了應接不暇的程度,各類國際合作項目紛至沓來。 2006年,在我院講學的外籍教師就達到 280多人次。在我院的外事活動中,不乏深具歷史意義的國際交流活動,例如: 2001年,我校搬遷到望京新校之初,即召開了國際校長論壇,這是中國美術院校第一次舉辦全球范圍內的國際校長論壇,幾十位國際著名藝術院校的校長齊聚我院,對美術教育中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拓展了我院的國際視野,為此后廣泛開展的國際交流和對話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2年,我院主辦了“新資源 2002設計節”綜合性校園學術活動。這次活動共匯集了 11項展演活動及賽事,舉辦了 7項專題論壇, 92場學術報告,來自 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學院院長、教授、設計師以及國內 30多所專業院校(系)、 20多個相關機構代表共 200余名嘉賓與我院師生共同參加各項設計節活動,近萬人次參觀了設計節的各項展覽。
2004年及 2006年,人文學院藝術管理專業兩次參加國際藝術管理教育學會( AAAE)研討會,是中國唯一加入該國際組織的會員單位。 2005年我院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代表中國成功申辦了“ 2009年ICOGRADA世界設計大會”。該會將于 2009年在北京舉辦,屆時將有 5000名國內外國際知名的設計師蒞臨大會,它將極大地提升中國的設計水平和我院在國際的知名度,將中國設計的實力提升到國際舞臺。在國際設計會議的主題選定、宣傳基調等方面都彰顯了中國設計與設計教育日益強大的實力。
2007年9月,由我院建筑學院承辦,全國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 2007國際建筑教育大會暨建筑院系主任大會”召開。出席大會的有美國國家建筑教育評估委員會的主席、歐洲建筑教育聯盟的主席、歐美等國際著名建筑院系的院長和系主任,國內的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建筑教育評估委員會的委員們以及大多數國內建筑院系的院長、系主任等數百人。這是該大會創辦以來,第一次在非工科院校中舉行,標志著中國建筑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將對中國建筑教育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上述所列活動,僅是我院眾多國際交流活動的一部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世紀之交的中央美術學院的積極進取精神以及在諸多國際領域的活躍身影,折射出我院在國際美術界以及美術教育界的重要地位。
三、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我院建成國際一流的綜合性美術學院。因此,我們既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思維的獨立性,又要保持強烈的責任心和飽滿的工作熱情,為中國文化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國際上有的我們要有,國際上沒有的我們也要創造。具體來講,造型類學科要走出中國特色之路;設計、建筑學科要追趕世界最高水平,同時注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借鑒;城市設計學院要以中國城市發展潮流為基礎,走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之路;人文學院要在西方現代理論、后現代理論體系之外,建構不同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
憶昔撫今,思緒萬千。近百年辦學歷程中,我院歷盡滄桑巨變,始終以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為己任,艱苦創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在中國經濟和平崛起、中國文化地位上升的今天,我們將繼承中央美術學院的優秀傳統,勵精圖治,奮發進取,肩負起建構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中國美術教育體系的重任。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一定能將中央美術學院建成世界上最優秀的幾所美院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