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靳尚誼藝術回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畫了50多年的油畫,當過14年的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可是舉辦大型個人畫展,對已年逾古稀的靳尚誼來說還是平生第一次。
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油畫家
1949年,15歲的靳尚誼考入由徐悲鴻任校長的北平國立藝專。1950年中央美院成立后,他得到董希文、吳作人等名師的指導,接受了正規的美術訓練。1955年,他又進入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執教的油畫訓練班學習。在那個集中了當時全國各地精英、代表新中國油畫最高水平的課堂里,他是年紀最小的一個。
從1957年畢業創作《登上慕士塔格峰》開始,靳尚誼陸續通過《送別》、《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十二月會議》、《長征》等“革命歷史畫”,展示了他的藝術才能和用藝術反映社會現實的抱負,進入了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油畫家的行列。
創造自己的畫風
談到自己的成長,靳尚誼強調:“我的歷程跟別人不一樣。”
中國美術界有輿論反對寫實、具象,提倡變形等等,靳尚誼則潛心研究歐洲油畫的發源與發展,重點研究了文藝復興以來西方古典油畫的精華。“我與潮流不合拍,人家都是往前走,我是開始往后走。”他笑著說。
1983年創作的《塔吉克新娘》,標志著靳尚誼的油畫成就進入了新的境界。這一時期的作品還有《果實》、《青年女歌手》、《醫生》、《畫家》等現實人物肖像,其中以彭麗媛為模特的《青年女歌手》最為成功。
上世紀90年代,靳尚誼創作了以《黃賓虹》、《髡殘》為代表的歷史人物畫,把油畫與中國畫的寫意手法融會貫通,走出了油畫創作中西合璧的新路。他說:“我這是根據自己的愛好,吸收中外繪畫特點,創造自己的畫風。中國人畫油畫要有中國畫風。”
傳統繪畫依然有生命力
回顧自己的創作之路,靳尚誼總結了兩個“漫長”。一個是自己對油畫藝術的掌握有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的體會是畫油畫必須掌握西方繪畫的精髓。我這幾十年沒有太大的成就,50多歲時還在研究用光用色用筆這些基本的東西,主要就是打基礎了。”另外一個是中國油畫要走自己的路,這一過程也是相當漫長的。“只有學好西方的藝術語言與表達能力,又具有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國的油畫才能成熟。”
當今,藝術發展呈現多樣性格局,“觀念”取代“手藝”,影像取代手繪,傳統的繪畫似乎岌岌可危。靳尚誼不以為然:“盡管觀念藝術、行為藝術很時髦,高科技的影像藝術發展很快,但它只是表明可供人們選擇的藝術品種更加豐富了,并不意味著傳統藝術就會消亡。比如繪畫,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很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