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東的畫,不應該總是被現實主義這樣一個話題糾纏著。
我們都知道,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并非是講唯物主義的人就不唯心,講唯心主義的人就不唯物,而是唯物主義認為第一性的問題是物質,而唯心主義認為第一性的問題是精神。上個世紀初從日本傳來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日本漢字形詞,真是害了不少使用漢字的中國癡漢,將“唯”認作“唯一”,唯一當然就是其它都不算數的意思,當然就要辯論了,當然就要斗爭了,很激烈。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國唯物主義者認為唯心主義是,甚至是反動的,也因此當唯物主義歸為權力的意識形態之一的時候其實是不可辯論的,唯心主義者于是糟糕了。
講了將近百年的現實主義是上面議題的同質議題,雖然沒有上面的議題那么嚴重。對于物質世界,古希臘人早有明察,說,你不可能兩次踏入(完全相)同一條河。
現實瞬息萬變,因此不可能復制自己,何況用其它的材料去復制現實?
但對于繪畫來說,我想強調的是,同時在同一條河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反應。
藝術的創造性就在于我們怎么看現實。如果現實只有一種價值,人類只需一個復制者去描摹即可。如果價值在我們怎么看,則凡是人心的取向都是珍貴的,只是你對畫出“你怎么看”,或者你根本就不屑于去畫。
小東的畫是這樣:
我們都看到了,為什么你畫出來的不是我看到的?為什么你畫出來的不是我感覺到的?為什么你畫出來的不是我注意到的?好像是眼睛的問題,其實不是,是因為心的選擇而導致視而不見,視而另見。永遠有對現實的價值取向和判斷。而藝術中珍貴的是在公共價值中的私己取向。再有,就是那個一剎那,一剎那之后的注目,追蹤,移到架上,刪添結構,好像是記錄一個現實,其實不是,是翻找、檢選、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而要命的,是那個價值總是說不清,說到一個地步,就說不下去了,就走樣了,但是,畫,在那里了。
所以,自覺的藝術家,不是能說出他的感覺,而是能感覺他自己的感覺。現實呢?隨便吧。
唯心主義者處理唯物主義的話題,唯心主義者處理現實主義題材,就讓人心動了。
(阿城,發表于《劉曉東1990-2000》第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