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蛇引誘》尺寸: 170×70cm 創(chuàng)作時間:2006年
???王華祥的新作《杜尚之后的混戰(zhàn)》是巴洛克悲劇式的“寓言”(Allegorie)(借用本雅明語)。他的作品是一種實驗者的繪畫,既關注歷史也關注當下,揭示出隱藏于事件深處的文化內涵,在本質上涉及到藝術史的諸多問題。對藝術史名作及當代藝術問題的機智挑釁,形成一種新的藝術語言,成為帶有新歷史主義意味的解構方法。
這幅作品的“原典”是大衛(wèi)(J.L.David,1748—1825)晚年創(chuàng)作的《薩賓婦女》。原畫386×520厘米,現藏巴黎盧浮宮,表現了被劫掠后與羅馬人結婚生子的婦女奮不顧身沖入戰(zhàn)陣,以血肉之軀阻止自己的丈夫和父兄相互殘殺的場面。畫面視覺中心是穿著白色裙裝的薩賓女英雄艾爾西,她勇敢地站在兩軍中間,張開雙手擋攔武器。前景上右側持盾正欲投槍的是羅馬王羅穆呂斯,對方是持盾執(zhí)劍的薩賓王都斯。畫上人物都以裸體或半裸體展現,男人戴上頭盔,手握 利劍長矛,披上披肩,此畫剛展出時曾被嘲笑為是“畫的是沒穿衣服的消防隊員”,因為當年法國消防隊員戴的是羅馬式鋼盔。大衛(wèi)說:“我的意愿是想通過這幅畫精確地表現出古代的道德風尚,以至于即使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來參觀我的畫時,也會覺得所描繪的風俗習慣與他們的生活習慣相符。”然而,王華祥重新賦予畫面以新的意義,甚至將艾爾西羅馬王薩賓王等人都換成了自己和親友的面孔,地上的嬰兒換成現代的洋娃娃,背景則由暖紅色的羅馬城堡變?yōu)轱w地藝術坊。即以挪用、斷裂的形式隱喻當代藝術的圖景,構成新的視覺經驗和新的意義表達,集中體現了當下的文化主題,我們不難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革命性。
提到杜尚,我們都知道他的故事:1917年他將一個小便池送往紐約獨立美展覽,這就是作品《泉》,1919年他又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印刷品上畫了小胡子 展出,杜尚驚世駭俗的行為引發(fā)了現代藝術的觀念革命。20世紀60年代,世界面臨極多問題,人們在現代困惑中重新認識到杜尚的思想,他的藝術觀念和作品 也就對全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界也深受杜尚思想的影響,出現了許多精彩的作品,但也引出一個大問題:大家都在杜尚的陰影中。
杜尚的行動頗似禪宗的棒喝。禪宗以頓悟為特色,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拈花微笑,具有智慧的獨特魅力。然而佛教還有律宗另一重要流派,重研習及傳持戒律。美術界熟知的弘一法師(李叔同)初修凈土,后鉆研律學,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道祖略譜》、《戒本羯磨隨講別錄》、《四分律含注戒本講義》等,對復興南山律宗、推動佛教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美術界也有講究繁復的工作和科學的訓練的畫家,只是不在當代藝術的潮流中,或者說被邊緣化了。王華祥正是這樣的一位畫家。他是美術界的傳奇人物,1989年中央美院剛畢業(yè)《貴州人》即獲全國美展金獎,90年代出版《將錯就錯》,后又創(chuàng)辦飛地藝術坊,提出反向教學系統,在美術界引起強烈的反響。90年代中期他畫油畫,從凡?戴克等美術史上的大師的名作中挪移了形象。對這些作品的反映美術界褒貶不一,有油畫家認為他的油畫沒有色彩。王華祥覺得很多畫家的畫也沒有色彩,有吸引人之處即可。但是,隨后他還是把色彩訓練作為主要方向,特別是在“非典”期間,他關起門來研究色彩,總結出一套畫色彩的方法。在這基礎上,他最近創(chuàng)作了油畫《杜尚之后的混戰(zhàn)》,畫面繪制一絲不茍,從中可以看到作者有很深厚的素描功夫,同時也解決了油畫的色彩問題。面對新的文化情境,他以當代古典主義的手法,更為具體地描述今天最令人迷惑的問題,為身處不同時代的古人和今人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空間聯系,給觀眾帶來新的藝術經驗,因此這幅作品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將占有一席之地。